古玉鉴(二十一)-- 鉴玉二则
(2014-05-14 00:25:29)
转载▼
标签:
古玉鉴赏
古玉佩
玉剑璲
古玉器的断代
古玉的沁色与烤色
古玉还是高古玉,明清件还是“三代”玉?对古玉爱好者的心理影响极大,时有不辨明不以为怀之感。其实,鉴赏与争辩过程,既是“开卷有益”。
不琢、不成器,不断、代不明;
不言、理不顺,不辨、糊涂虫。
时见两器,尽管做客中国网站,但实为境外拍卖之物。
1,《古玉雕蟠龙纹璧》 年代:未定。
1,柺子龙型为明清常见,各类变形很多,但都与“三代”古器螭龙风格有天壤之别。
2,云纹也属明清玉佩饰中常见纹型,刻痕犹如轻描淡写,总无遒劲的雕琢感。
3,佩型设计生涩死板,毫无战汉古玉行云流水般的生气与灵动。
4,古玉沁色的原理,是从玉件最薄弱的绺裂处开始加重蔓延,形成自然重叠的过度层。而此件斜裂的绺处,色泽反薄,无古玉埋于地下而形成的沁染特征。
5,器表是色如槁纸般的土黄色调,应为烟熏火燎的烤色而为,玉泽尽失。
6,材质不佳,透露不出玉之润泽与光亮。
下图是清乾隆御制如意上的一件玉佩饰,尽管纹型有别,但就时代的风格来看,有异曲同工之感。
古玉自然沁色的状况和沁色后的色泽应该是那样的呢?我们再感觉一些熟悉的馆藏品:
再多言之,此玉件无缘划入高古玉范畴本是明眼之事,但奇异的是,拍行将拍品写为年代未定,我认为,这并不表示资深拍行看不出年代,在商言商,多为有意使之模糊,言下之意是.....。
2,《白玉螭龙纹剑璲(汉?)》 10厘米
该剑璲玉质上佳,纹型饱满,螭首与修长的螭身均拟是东汉风格。虽明标汉代,但细端其玉质、纹型、加工、沁色等,总有不尽人意的感觉,其螭纹的神态与力度不足,边缘也无锋利感,而过于圆滑。螭首造型也多见于明代的仿古玉璧之上,沁色有感浅浮,略缺汉韵沧桑之味。螭龙尽管蟠曲,但过于趴伏,缺少战汉圆雕的那种立体感,从而抹去了张扬生猛的气势,这是功力不足的表现。
当然,疑惑尽管疑惑,对于古玉的断代,全凭图片定位是远远不够的,很多时候,就是拿在手里摆扯上几个时辰,也未必敢轻下断言拍板定论。曾在网上看到过故宫老专家鉴玉,其过程是:上上下下,前前后后,左左右右、里里外外、远远近近、摸摸闻闻,哆哆嗦嗦半天才嘟囔出一句:这...可能是汉代的吧?得,这到底是定语呢,还是问语呢?是问自己呢,还是问讨教者?还是以问代答?慎重到令人摸不着头脑。
古玉鉴鉴玉二则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