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苏州园林艺圃赏析.docx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苏州园林艺圃赏析
引言
 一、深巷通幽
比起那些人满为患的景点,艺圃更像是一个江南的小家碧玉,需要游人经过一番悉心寻找才能见到其真面目。于是,去园林的过程也就成了欣赏园景之外的另一种乐趣。周末,就和几个朋友结伴去体验了一番。从山塘街开始寻找,被询问的路人大多是一脸迷茫,少数听过这名字的人也只能道出个大概。于是我们就沿着桥走到了古城门,终于我们看到了写着这座世界文化遗产大名的唯一“路标”——旧墙上若隐若现的两个红漆字以及箭头。(如图)顺着箭头方向前行已经是另一番景象了,外面仍在堵着长长的车队,里面却是连黄包车都很难通过的乡间小弄堂了。这才开始有了古城的味道。或许是因为大意错过了一块标识,我们又绕了出来,只得往回走。终于在一个路口,几个正在井边洗菜的妇女见到我们就很自然地问:“是找艺圃吧?往里边走!”看来她们对于我们这种初次探访的游人已经屡见不鲜了。乍眼望过去,艺圃不象其它名园显示出一副鹤立鸡群的模样,它看上去更加亲切。还能见到隔壁人家的晾衣棒有意无意的伸进园中,这样才让它看上去更像一个民宅,而并非单纯的文物。
 
二、文史积淀
苏州园林不下数百,各有亭台泉石之胜,而只有艺圃因园主而称著。(张苇《艺圃的人文意趣》)那就让我们从它的历史说起,看看它到底邂逅了多少儒雅的主人吧。
此园为明代学宪袁祖庚所建,初名“醉颖堂”,后归文徵明曾孙文震孟为住宅。清初,归进士姜采所有,扩建为“敬亭山房”,后其子姜实节更名为“艺圃”。
袁祖庚的激流勇退,受到当时人的赞赏;文震孟的不媚权阉,更是难能可贵;莱阳姜氏卜居此园,一门直节,与文氏先后辉映。而他们又都以文学传世。因此,只有了解园主的史迹,理解古代文人的生活与造园意图,才能深刻意识到园景的情趣。清代诗人袁枚有这样两句诗:“江山也要伟人扶,神化丹青即图画”,伟人的事迹与精神能够化为图画,因此自然风景因人
而名,因人而重。他指的是杭州西湖的风景,因岳飞、于谦而更加称著,然而对于艺圃而言,也同样如此,正是丰富的人文内涵,使之成为一代名园。(张苇《艺圃的人文意趣》)
不仅是艺圃的主人们知识渊博,艺圃本身也积淀着丰厚的文史底蕴。它曾经在改朝换代中几经波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得到人民政府的保护在1956年整修。而在“文革”动乱时期,惨遭破坏,几成废墟。终于在1982年,国家拨款61万元,按照明末清初的旧貌修复。
于是就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艺圃了。从它的迭山理水中我们亦能感受到其散发出来的文化魅力。
 三、迭山理水
虽然艺圃面积要比其它我们熟知的园林小很多,但是却容纳了所有园林应该具备的东西,颇有“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之意。
艺圃全园布局简练开朗,风格自然质朴,无繁琐堆砌矫捏做作之感,其艺术价值远胜于晚清之园林作品。从山水布局,亭台开间到一石一木的细部处理无不透析出古朴典雅的风格特征,以凝练的手法,勾勒出造园的基本理念。
园内水池居中,池北大型水阁延光阁横跨水面,厅堂居阁后,池南以山景为主,假山土石相间,小亭古树,高低相呵。山下东西各有水湾,石板古桥,低平贴水,池东南乳鱼亭为明代遗构,池西南庭院精雅优美。
艺圃虽然不大,却用了四分之一的面积在园的中心设置了一个水池,颇见造园者的用心。古人对于住宅一向讲究风水,记得曾经在一本关于住所风水的书上看到在房子周围最好有活水,能够带来财运。我想主人当初在设计

苏州园林艺圃赏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在水一方
  • 文件大小18 KB
  • 时间2019-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