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种诗体,楚辞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浓厚的地方色彩。它被称为“楚辞”,就是因为它“书楚语,作楚声,作纪楚物”。楚辞连同它最伟大的作者屈原之所以产生于楚国,并非偶然,它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楚人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民族精神,爱国热情:(1)比如卞和献“和氏璧”;申包胥求秦救楚,血洒秦廷;楚怀王克死秦国等都表现出了楚国人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感。同时,这些精神在屈原身上得到了最完美的体现。(2)楚文化尤其楚国艺术的一般特点就是有较强的个体意识,激烈动荡的情感,奇幻而华丽的表现形式等等。屈原《招魂》中就描绘楚国宫廷内极其奢华的享乐景象,楚国的贵族一直拥有比较独立的势力。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中,个人受集体的压抑较少,个体意识相应就比较强烈。活跃的生活情感,造成了楚国艺术的高度发展,也是楚文化发达和楚辞形成的原因。楚民族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与中原文化进行交流。(1)春秋战国时代,北方的主要文化典籍,如《诗》、《书》、《礼》、《乐》等,也已成为楚楚人赋诵或引用《诗经》的例子,就有好多起。(3)楚文化始终保持着自身强烈的特征,与中原文化有显著区别,因而楚人长期被中原国家看作野蛮的异族。而楚人自己,在不愿承认周王室权威的时候,也往往自称:“我蛮夷也。”(见《史记·楚世家》)与楚地的民歌和地方音乐有密切关系:(1)检点古代文化典籍,其中有不少楚地民歌。《诗经》中《周南》、《召南》,实为南方民歌。《孟子·离娄上》载《孺子歌》,歌云:“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该歌在《楚辞·渔父》中也出现了。《说苑》中《至公》《正柬》分别载<楚人诵子文歌》《楚人为诸御己歌》;<史记-滑稽列新序》载《徐人歌》。(2)《招魂》、《九歌》所描绘的音乐舞蹈,显示出热烈动荡、诡谲奇丽的气氛。其中《九歌》是屈原在民间祀神乐歌基础上创作的。(3)现在从《楚辞》等书还可以看到众多楚地乐曲的名目,如《涉江》,《九辩》、《九歌》,《阳春》、《白雪》等。这些都是楚国较早的民歌,表明楚辞体的形成和楚地民歌有着密切的联系。(4)78年旧楚地、今湖北随县出土的一套具备五个半八度的编钟,也证明了楚国是一个音乐和舞蹈发达的地方。可以说,楚辞是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经过加工、提炼而发展起来的,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楚地盛行的巫教,使楚辞具有浓厚的神话色彩。(1)据史书记载,当中原文化巫教色彩早已明显消退后,在南楚直至战国,君臣上下仍然“信巫觋,重淫祠”(《汉书·地理志》)。楚怀王曾“隆祭礼,事鬼神”,企图靠鬼神之助以退秦师(见《汉书·郊祀志》)。(2)民间的巫风更为盛行,《汉书·地理志》及王逸《楚辞章句》等,都言及楚人信巫而好祠,“其祠必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的风俗。(3)生活于这一文化氛围中的屈原创作出祭神的组诗《九歌》和根据民间招魂词写作的《招魂》。其代表作《离骚》的构架,由“卜名”、“陈辞”、“先戒”、“神游”到“问卜”,“降神”都借用了民间巫术的方式。(4)据考古文献表明楚国上层贵族信巫成风。65年江陵望山一号和77年江陵天星观一号楚墓出土一批竹简。前者竹简记录的祭祀对象除楚之先公先王外,还有山川神祗,后者竹简记录祭祀的鬼神有“司命”、“司祸”、“地宇”、“云君”、“大水”等。因此,我们可以想象,屈原作品中为什么有许多巫术方面的内容。楚国方言的影响:(1
楚辞与楚文化的关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