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建设研究摘要: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建设是公立医院健康运行和顺利发展的保证。但是,由于历史原因和体制问题,公立医院内部控制普遍存在定位和目标尚不明晰的状况,主要表现为:医院发展战略不清晰;运行效率不高,公益性质尚未充分体现;风险管理水平落后;报告效率亟待提升等。针对这些问题,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建设首先应明确医院发展战略;其次,不断强化医院组织建设,提升医院管理效率;第三,提高公立医院的风险管理水平;第四,通过信息系统建设,不断提升报告效率。关键词: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建设中图分类号:F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10-252-02 公立医院是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主体,是提供基本医疗服务、急危重症和疑难杂症诊疗、培养医疗卫生人才的主战场,在推动全民健康和社会稳定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几年来,随着“健康中国”理念的提出,以及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公立医院的管理水平、运行效率、监督与控制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内部控制作为一种管理模式,正契合了医院改革和发展的要求,是公立医院健康发展的基础和保证。一、公立公司医院内部控制的内涵 。内部控制是组织运营和管理活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科学管理的必然要求。对于我国医疗事业而言,医院内部控制建设,近几年主要体现在3个相关政府文件的规定上。 XX年6月,卫生部颁布了《医疗机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规定》。在该规定中,对医疗机构与财务会计相关的内部控制做出了相应的规定。但是,该规定具有2个明显的特点:主要围绕医院财务会计业务展开;不能满足医院整体对内部控制的要求。具有明显的企业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在医疗卫生领域中延伸的痕迹。 XX年2月,财政部颁布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对行政事业单位开展内部控制工作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医院作为事业单位,同样需遵照执行。但是,作为一个通用性的文件,公立医院在运营上的特殊性,该规范并不能完全适应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的需要。 XX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XX年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通知中,进一步强调公立医院改革的重点是建立和完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包括完善医院法人治理结构,落实法人主体地位。加快推动公立医院去行政化,逐步取消公立医院行政级别,严格执行医院财务会计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应该说,上述3个文件对推动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建�O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实践中,我们也发现,虽然在公立医院推行内部控制意义十分重大,但是,从政府文件中,对公立医院内部控制还尚未做出明确规范,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的定位和目标尚不明晰。 。内部控制作为组织内部的一种制度安排,首先应契合组织的性质和发展要求。内部控制一旦脱离组织特点,就会显得苍白无力,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对于公立医院而言,在XX年3月1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向社会公布的《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就明确提到:公立医院要遵循公益性质和社会效益原则。XX年3月,国务院颁布的《“十二五”期间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中,再次强调要逐步推进以公立医院公益性为核心的改革。这也直接意味着公立医院是非营利性组织,这不仅和以追求利润为目标的企业有本质上的不同,和一般事业单位也有着明显的差异。因此,公司医院内部控制目标,最主要的就应该体现在
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建设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