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音乐课——我的课改生活我是个喜欢音乐的孩子,各门功课中,最喜欢的就是音乐课。小时候,我们把音乐课叫做“唱歌课”。上课的时候老师总是教我们唱歌,老师先唱,再一句一句地教我们唱。歌曲唱会了,老师就让我们听音乐,一首又一首的曲子,中国的、外国的……嘻嘻,其实甭管是哪国的,大部分都是我们听不懂的。所以,那时候的我虽然很喜欢音乐,但却不知道什么是“音乐”。上了中学以后,第一节音乐课,我们的音乐老师就问我们:“你们知道什么是音乐课吗?”我们异口同声地说:“唱歌、听曲子。”听了我们的回答,老师笑了,她笑起来很好看,让人觉得心里很舒服,师生之间的距离仿佛一下子缩小了。接着,老师用清晰的、甜甜的声音说:“音乐课是美的课堂,是让同学们通过一支支歌曲和乐曲,慢慢地发现美、感受美,让美渗透到你们的心灵,再通过你们的言行举止,让别人感受到美的过程。”……哇,这么多“美”?看着我们疑惑的眼神,老师用她那会说话的眼睛看了我们一眼。这一眼,让我们觉得所有人都被老师印在了脑海里,而我们,也深深地被这个“美”的音乐老师吸引住了。接下来,老师又给我们讲了许多和音乐有关的知识和故事。她懂得真多:古代的、现代的、中国的、外国的……连我们感兴趣的快男和快女她也能津津乐道引起我们的共鸣。总之,那是我难以忘怀的一节音乐课,我深深地陶醉在老师优雅的教学气质和优美动听的课堂语言中。不用说,今后的音乐课,成了我心神向往的课堂。我们每周有两节音乐课,一节按照大纲的要求学习课本上的相关歌曲和知识。另一节是我们老师针对学校大部分同学的实际情况安排的校本课程。用老师的话说,这是新课改中的音乐课。我们学校是个接收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子弟的学校。我的同学中有很多都是跟随父母进城务工的农村孩子。他们的父母大多忙于赚钱养家很少关心他们的学习成绩,更不要说是走进他们的心灵深处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了。由于父母的文化水平比较低,他们很少受到来自家庭中的文化熏陶,和其他孩子比起来,明显缺乏文化气息。而且,不良的卫生习惯和不标准的普通话,让他们觉得在同学之中很没面子,很多同学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针对这种现状,音乐老师为我们开设了以教唱新学堂歌和励志歌曲为主的校本课程。新学堂歌主要就是古诗新唱,它是老师对我们进行的一种尝试性教学。它可以提升学生的文化气息和音乐素养。特别是对于农民工子弟来说,古诗新唱对加深他们的文化内涵,培养他们的音乐能力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课堂上,我们从诵读开始,一遍遍地加深对古典诗词文化的体会,感受到古诗词中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哲理,然后再学习那深邃曼妙的音乐。两年来我们学会了许多千古传颂的作品,如岳飞的《满江红》、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李商隐的《无题》、杜牧的《清明》、孟郊的《游子吟》、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秋)和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等等。在古诗新唱的学习中,我们仿佛远离了世俗的喧嚣,每学唱一首歌曲就仿佛与一个气质不凡的诗人对话,不知不觉中我们的知识积累和精神积淀越来越丰富,情感得到了升华,气质也得到了提升。很多原来“没文化”和“老土”的同学,现在变得有知识、有气质,讲卫生,谈吐文明,让人刮目相看。此外,励志歌曲的学唱也是老师对我们进行的一项校本课程试验。老师说,励志歌曲有着提高个人修养,有助于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作用。所以,教了我们好多这样的歌曲。如:《阳光总在风雨后》、《
音乐小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