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与传播学院08广电班王晗学号2008040220大历史观看天下《万历十五年》:增订本/(美)黄仁宇著 .—北京:中华书局,2007第一版。原书名《1587,ayearofNoSignificance》1976年的夏天,五十八岁的华裔美籍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用英文完成了《1587,无关紧要的一年》,1981年由美国耶鲁大学出版,其后被欧美学校作为教本,成为国外学子了解中国传统晚期社会结构及中国传统思想的重要参考。其中文书名《万历十五年》,1979年5月经本人亲自译写为中文后交中华书局并于1982年5月出版。该书在中国出版的时候距成书已有6年,乃由成书时中国仍处于“四人帮”执政时代,国内情势复杂,而且书中涉及到的政治及思想问题在当时估计难以容于国内,就算是在当下也不得不说那些观点对于国之治理和社会之发展以及意识形态领域也极具前瞻和挑战性。这是一本很值得一看的书,特别是对历史感兴趣而又对那些学究式的历史资料和书籍感到头痛的人。这本书融合了作者多年对于明史方面的研究成果,首次以作者提出的“大历史观”分析明代社会之症结,观察现代中国之来路。文章提及宫廷生活、妃嫔间的恩怨,但又因写海瑞,牵涉明朝财政;因为李贽,提到中国思想。正如国内评论:宛如作者坐在对面娓娓而谈,大故事里套出一些小故事,发人深思。黄仁宇先生生于中国大陆,湖南长沙人,后来加入美国国籍。早年辗转于求学、从军之徒,在抗战时加入国民党,曾梦想成为中国的拿破仑,然而时代却不允许有这样的机缘;他本人为没有卷入内战感到侥幸。因为在那之前他便被送美国陆军参谋大学,以后在东京驻日代表团,随朱世明将军解职而退伍。他在抗战初期结识了很多社会名流,如作者时的无党无派人士范长江。其后二次赴美,经历了囊空如洗,在餐店洗碗碟,在堆栈做小工。正如他自己所说:“深感风卷云消后,我自己已入中年,自此学历史已有探寻人生意义的趋向”。他种种动荡的经历对于他之后打开眼界,消除党派国籍观念,站在整个人类文明史上提出“大历史观”的看法很有帮助。全书的结构分为七章,每章写一个人物,其中首辅(明朝政府最高文官)申时行写了两章。写每个人物时,牵涉到那个人物所涉及到的领域,从而将整个明朝的政治、军事以及社会生活呈现出来。与精彩的文章相对应的是那些精彩的序言和书评,有助于读者对全书重点关注和讨论的问题有更深的理解,也对作者的“大历史观”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作者在自序中写到,这本《万历十五年》,意在说明十六世纪中国社会的传统的历史背景,也就是尚未与世界潮流冲突时的侧面形态。他举出明朝政府及意识形态中诸多的失败,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及中国历史上传统的道德观念因素,指出有了这样一个历史的大失败,就可以保证冲突即开,恢复故态决无可能,因之给中国留下一个翻天覆地、彻底创造历史的机缘。·富路特的英文版序言中说:本书的叙述不是不是要我们相信:中国人民从那时及其以后所普遍遭受的苦难一直是个巨大的错误,从现在开始,中国必须抛弃过去的全部经验,并尽可能地仿效西方来弥补失去的时间。这不是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谴责中国的官僚制度,并不是要否认全部的中国文化。需要保护的东西很多,因此有必要采取理性的观点。历史学家重新检讨过去的错误,一起为将来提供前车之鉴;但同时也提醒读者,要保护存有价值的事物。由此推测,中国应当利用东西两方的经验。历
万历十五年读书报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