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汉语中的歧义现象.doc:..NNORMALUNIVERSITY语误研究课程调研报告课程名称:语误研究_调研报告题目:浅析汉语中的歧义现象姓 名:王思思_学 号:2012041172 所在学院:文学院专业班级:汉语言文学七班任课教师:陈 一_2014年12月7曰浅析汉语中的歧义现象【摘要】所谓歧义现象是指一个句子的含义模棱两可,可以作两种或多种解释。歧义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存在于一切语言之中。本文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对汉•中的歧义现象进行浅析,对引起歧义的各种因素进行剖析,指出歧义在实际的语言应用中的影响,并提出一些消除歧义的手段。【关键词】汉语歧义的成因歧义的影响消除歧义【正文】什么是歧义?歧义是指一个句子的含义模棱两可,可以作两种或多种解释。歧义作为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存在于一切语言之中。汉语歧义的研宂始于赵元任先生1959年发表的《汉语的歧义问题》,1980年朱德熙先生发表《汉语句法中的歧义现象》,对汉语句法中的歧义现象进行了论证,使汉语歧义现象的研究方法获得突破。本文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对汉语中的歧义现象进行浅析,对引起歧义的各种因素进行剖析,指出歧义在实呩的语言应用屮的影响,并提出一些消除歧义的手段。一、歧义的成因(一)语咅歧义汉语中的语音歧义多是由于汉语的一个音节可以对应多个不同的语素引起的,一般存在于口语屮。语音歧义主要可以分成以下三种情况:1、 同音字引起的歧义在汉语中,存在很多读音相同但拼写和意义不同的汉字,因此容易产生语音歧义。例如:(1)甲:“请问您贵姓?”乙:“免贵姓zhdng。”(张/章)(2)拿个ddizi来。(带子/袋子)她在hudzhu加g。(化妆/化装)我要tudxk◊(拖鞋/脱鞋)2、 多咅字引起的歧义汉语中有很多词都有多个读音,不同的读音对应不同的意义,混淆读音就易产生语音歧义。例如:(3)这个人好说话。“好”如果读作第三声的话,表明这个人好商量,不刁难人;如果读作第四声的话,表明那个人喜欢说话,一直说个不停。(4)对联“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据说这幅对联有七种读法,这与“朝”和“长”是多音字有很大关系。3、轻重音引起的歧义在实际的语言交际中,不同的轻重音表达了说话人不同的含义,如果不能注意到这点,就会产生歧义。例如:(5)最好买一个。如果重音放在“买”上面,意思是指“要买一个,而不是借或其它的方式”;如果重音放在“一个”上而,则表示“只买一个就行了,无需多买”。(6)我想起來了[1]。“起來”的两种不同的读法,使句子具有不同的意思。“起来”读轻声时作补语,“想”和“起来”之间的停顿较小,意思是对以前忘却的事情重新想起;“起来”读本调吋作谓语,“想”和“起来”之间的停顿较大,意思是我准备起床了。,一般这些词的不同意义是有联系的。这种现象在汉语中尤其常见,因为汉语中语素或词很多为多义。词汇歧义主要可以分成以下两种情况:1、 一词多义引起的歧义例如:(7)他已经走了。“走”可以有两种理解。一个是指“离开此处”,另外一个是“去世”,因为汉语中“走”可以作为“去世”的委婉说法來使用。在这种情况下,会产生词汇歧义。(8)他的包袱太重。“包袱”可以理解为“行李”,也
浅析汉语中的歧义现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