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浅析汉语中的歧义现象.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浅析汉语中的歧义现象.doc浅析汉语中的歧义现象汉语中的奇异现象是一个令人感兴趣又颇有争议的问题。目前,学术界对歧义现象的界定仍存在多种观点。我认为歧义局限于理解层面的短语和句子。从宏观的语言生成的角度谈歧义现象产生的原因和歧义的界定,歧义即短语和句子的层面,而在汉语中句子和短语的差别是很小的, 可以说仅在于是否有完整的语调, 因此这里仅就短语方面从微观角度出发分析歧义现象的类型。一歧义短语的分类主要是由结构层次、语法关系( 显性语法关系、隐性语法关系)和语义指向决定。(一) 结构层次不同。词与词按一定的方式组合起来。构成一定的句法结构, 当一个句法结构可以划分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结构层次时, 歧义便产生了。例如:“新学生宿舍”, 这个短语有两种不同结构层次的划分方法:(1) 新学生?摇宿舍,(2) 新?摇学生宿舍。两种不同结构层次表达两种不同的意义和内容,(1) 表示宿舍是供学生居住用的,(2) 表示学生宿舍是新的。在这个歧义短语中, 两种意义的结构层次不同, 但显性语法关系是相同的, 即都是偏正关系。再如:“姐姐和弟弟的朋友”,(1) 姐姐和弟弟的?摇朋友,(2) 姐姐和弟弟的朋友。(1) 表示姐姐和弟弟共同的朋友,(2 )表示弟弟的朋友和姐姐。这个歧义短语中不仅结构层次不同, 而且显性语法关系不同。由此可见, 在结构层次不同这类歧义短语中又可以分出两类:一类是隐性语法关系相同,一类是显性语法关系不同。(二) 结构层次相同, 显性语法关系不同。一个句法结构, 尽管只能划分出一种结构层次,但这种结构层次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显性语法关系,因此也会产生歧义。例如:“领导群众”(1 )领导群众,(2 )领导群众,(1 )和( 2 )的结构层次划分是相同的,但显性语法关系不同,(1) 表示动宾关系, 表示领导的是群众,(2) 表示联合关系, 表示领导和群众。再如;“重五斤”,(1 )重五斤,(2 )重五斤,(1 )和( 2 )的结构层次相同,但( 1 )是主谓关系,指重量是五斤,(2 )是述宾关系,指与原来相比重了五斤。(三)结构层次相同,显性语法关系也相同,而隐性语法关系不同。隐性语法关系主要包括施事、受事、与事、工具、领属、性质等。一个句法结构, 词语和词语之间的结构层次、显性语法关系都相同, 但由于隐性语法关系不同,因此也会造成歧义。例如:这孩子谁都欺负,(1)“这孩子”是施事者,表示这孩子欺负很多人,(2)“这孩子”是受事者,表示谁都欺负这孩子。再如:把口罩捂得紧紧地,(1)“口罩”是受事者,表示用手把口罩捂得紧紧的,(2)“口罩”是工具,表示用口罩把嘴捂得紧紧的。再如:鲁迅的书,(1)“鲁迅”与“书”是领属关系,表示鲁迅个人所拥有的书,(2)“鲁迅”与“书”是非领属关系, 表示书是鲁迅写的。(四) 结构层次相同, 显性语法关系和隐性语法关系也相同, 只是某一成分的语义指向不同, 所谓指向是指句中一个成分和某个成分发生直接的、实在的语义联系。例如:姐姐最喜欢百合花,(1)“最”和“姐姐”发生直接联系, 表示别人也喜欢百合花, 但姐姐最喜欢百合花,(2)“最”和“姐姐”发生直接的联系,表示姐姐也喜欢百合花,但最喜欢百合花。再如:我在屋顶上发现了小王,(1)“在屋顶上”和“我”发生直接的联系,表示“我”在屋顶上,(2)“在屋顶上”和“小王”发生直接联系, 表示小王在屋顶上,(3)“在

浅析汉语中的歧义现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zbptpek785
  • 文件大小24 KB
  • 时间2016-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