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浅析汉语中的歧义现象.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浅析汉语中的歧义现象.docHARBINNORMALUNIVERSITY语误研究课程调研报告课程名称:语误研究一调研报告题目:浅析汉语中的歧义现象姓 名:王思思—学 号:201204X72 所在学院:文学院专业班级:汉语言文学七班任课教师:陈 _ _2014年12月7日浅析汉语中的歧义现象【摘要】所谓歧义现象是指一个句子的含义模棱两可,可以作两种或多种解释。歧义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存在于一切语言之中。本文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对汉语中的歧义现象进行浅析,对引起歧义的各种因素进行剖析,指出歧义在实际的语言应用中的影响,并提出一些消除歧义的手段。【关键词】汉语歧义的成因 歧义的影响 消除歧义【正文】什么是歧义?歧义是指一个句子的含义模棱两可,可以作两种或多种解释。歧义作为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存在于一切语言之中。汉语歧义的研究始于赵元任先生1959年发表的《汉语的歧义问题h1980年朱德熙先生发表《汉语句法中的歧义现象》,对汉语句法中的歧义现象进行了论证,使汉语歧义现象的研究方法获得突破。本文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对汉语中的歧义现象进行浅析,对引起歧义的各种因素进行剖析,指出歧义在实际的语言应用中的影响,并提出一些消除歧义的手段。一、歧义的成因(一)语音歧义汉语中的语音歧义多是由于汉语的一个音节可以对应多个不同的语索引起的,一般存在于口语中。语音歧义主要可以分成以下三种情况:1、 同音字引起的歧义在汉语中,存在很多读音相同但拼写和意义不同的汉字,因此容易产生语音歧义。例如:(1)甲:“请问您贵姓?”乙:“免贵姓zhango"(张/章)(2)拿个daizi来。(带子/袋子)她在huazhuang。(化妆/化装)我要tudxie。(拖鞋/脱鞋)2、 多音字引起的歧义汉语小有很多词都有多个读音,不同的读音对应不同的意义,混淆读音就易产生语音歧义。例如:(3)这个人好说话。“好”如果读作第三声的话,表明这个人好商量,不刁难人;如果读作第四声的话,表明那个人喜欢说话,一直说个不停。(4)对联“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据说这幅对联有七种读法,这与“朝”和“长”是多音字有很大关系。3、轻重音引起的歧义在实际的语言交际中,不同的轻重音表达了说话人不同的含义,如果不能注意到这点,就会产生歧义。例如:(5)最好买—个。如果重音放在“买”上面,意思是指“要买一个,而不是借或其它的方式”;如果重音放在“一个”上而,则表示“只买一个就行了,无需多买”。(6)我想起来了⑴。“起来”的两种不同的读法,使句子具有不同的意思。“起来”读轻声时作补语,“想”和“起来”Z间的停顿较小,意思是对以前忘却的事情重新想起「'起来”读本调时作谓语,“想”和“起来”之间的停顿较大,意思是我准备起床了。(二)词汇歧义词汇歧义是指由于对句子中某一词语的意义有不同的理解而产生的歧义,一般这些词的不同意义是有联系的。这种现象在汉语中尤其常见,因为汉语中语素或词很多为多义。词汇歧义主要可以分成以下两种情况:1、 一词多义引起的歧义例如:(7)他已经走了。“走”可以有两种理解。一个是指“离开此处”,另外一个是“去世”,因为汉语中“走”可以作为“去世”的委婉说法来使用。在这种情况下,会产生词汇歧义。(8) 他的包袱太重。“包袱”可以理解为“行李”,也可以理解为“思想负担”。(9) 他已经走了两个小时了。“走”既可以解释为“行走”;又

浅析汉语中的歧义现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sssmppp
  • 文件大小79 KB
  • 时间2020-0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