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还是学魔
(受访人介绍:王仕仁法名:演仁,从事佛学研究与普及多年,学修并重,曾任空林佛学院教师。在各种佛教刊物及大学学报上,发表佛教论文、杂文、诗词多篇,出版过多部佛教专著或文集。)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身边学佛的人越来越多了,佩戴一串佛珠手链,更是成为了一种时尚潮流。学佛当然是好事,不少人也修得很好,跟他呆在一起,非常清静,非常安宁,非常自然,让人心生欢喜。不过用心观察,也会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一些人修佛后,满口佛言祖语,与人相处格格不入,自己也变得焦躁不安,这就得不偿失了。针对一些学佛人的常见问题,本刊采访了从事佛学研究和修持多年的演仁居士。居士学修并重,曾任空林佛学院老师,并出版有《心路》、《佛眼看人――演仁居士的世间心语》、《超常的智慧――心经心语》《佛法与科学探微》等数部佛学文集,希望他的见解,可以带给你一些启发。
《养生杂志》:有的人学佛后热衷于佩戴佛珠手链,并且往往不止一串。但留心观察会发现,很多戴了佛珠的人,碰到一起的话题,多是交流佛珠的材质贵贱,如何辨别真假,或是一脸自豪地向别人介绍自己的手链是沉香、檀香、玉石等名贵质料,价值多少万等等。一件象征信仰的饰品,似乎成了大家攀比的对象,请问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演仁居士:关于佛珠的真假,我曾经也纠结过。若干年前,我在观世音菩萨道场普陀山买过三串菩提子念珠,后来友人从佛祖释迦牟尼的诞生地(尼泊尔南部的篮毗尼)又为我请回一串,但几串珠子看起来都不相同。为了辨别真假,我用了多种方法:取下多余的一颗,用钳子夹开观看;在放大镜下进行比较;用小刀刮下表皮,用火烧,判断气味;接着又去查《辞海》,各种折腾之后还是不能确定。
正在无可奈何之时,学佛多年养成的心性,让我冷静下来,心里反复问自己:“难道只有捻真菩提子才是真念佛?假菩提子就是在假念佛了?菩提子也是心外之物呀,为什么在真假上如此认真?”是呀,为菩提子的真假折腾些什么呢?没有菩提子念珠不也一样念佛么?数着念珠念佛,只是一种形式,一种助缘,念佛也不能只是用嘴念,要用心去念啊!
心真了,念佛才灵,善与美才能与自己相伴;真心念佛,不受世事烦劳的干扰,更不会受真假菩提子的左右。至于手里捻动着的佛珠,质地是无关要紧的。石珠、木珠、玻璃珠、塑料珠、金属珠、玛瑙珠,甚至翡翠珠、象牙珠,都一样。数木珠的不一定卑贱,数象牙珠的不一定高贵;数塑料珠的人或许与佛更亲近,数翡翠珠的或许是在掩盖伪善的面目。
世事无常,真假难辨,真假不二,唯近菩提。正如我曾经写过的小诗:是真似假,是假似真。两头放下,月白风清。
《养生杂志》:有人学佛后,像是得了焦虑症,在家搞卫生,不小心打死一只蟑螂,她要惶恐不安好几天,因为杀生了,可能要下地狱,而且那蟑螂可能上辈子是自己的父母兄弟,不然怎么会无缘无故到家里来。类似这样的一些学佛人,该怎样来看待佛教戒律?
演仁居士:杀生是修行人的大忌,因而在戒条中以戒杀为首。杀的对象大致分三类:一曰杀人;二曰杀家养的禽畜;三曰杀野生的兽、鸟、鱼、虫等。但戒律并不是绝对的,而要辩证来看,五戒不离止恶,行善的慈悲心才是根本。举个例子,对滥杀无辜者,可否开杀戒?譬如,日本侵华战争中,日军在中华大地上到处杀人放火,无恶不作,残忍至极。而在此间,就有僧人参加抗日队伍,许世友将军原来就是和尚,他们拿起刀枪,走上战场,与日寇拼杀
学佛还是学魔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