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遗忘的英雄—中国远征军1941--1945一、中国远征军出征背景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后,先后攻占中国多个沿海城市,中国面临外援物资断绝的危险,1937年云南省主席云龙向蒋介石提议开辟滇缅公路,公路东起昆明,经过缅甸腊戌直通印度洋,这样援华物资物资就可以通过陆路运到中国大后方。1938年8月公路通车,在此后抗战中成为唯一一条国际援华物资陆地通道。日本当时想切断唯一一条中国与外界联系的通道。1938年10月,日本在占领了武汉以后,停止了正面进攻,转而攻打沿海城市,先后占领了广州和海南,日本封锁了中国沿海地区,控制沿海港口。1941年英美盟军在太平洋节节失利,1941年12月,日本军队占领缅甸南部,威胁仰光和滇缅公路。如果滇缅公路被占领,中国将陷入孤立无援。1941年12月下旬,蒋介石决定出兵缅甸。滇缅公路滇缅公路72拐第一阶段(—)1、出征当时美国为了集中精力在欧洲战场对付德国,决定出资武装中国军队,并派出一位将军担任战区参谋。1941年12月22日阿卡迪会议展开,英美决定将印度、缅甸、越南从英美盟军东南亚战区划出,与中国战区合并成为中、缅、印战区,由蒋介石担任最高司令,。2月中国远征军浩浩荡荡出兵缅甸(第5军,第6军,第66军),第一次出国作战。部队番号入缅人数第五军42000第六军30000第六十六军31000合计1030002、同古之战:首战1942年2月底中国远征军到达缅北腊戌,主力驻扎在腊戌,先头部队200师驻扎在同古。同年3月缅甸仰光陷落,缅甸国门洞开;蒋介石召见戴安澜将军,部署阻击日军的进攻。几天后日军55师先启动了对同古机场进攻,同古机场失守,杜聿明(第5军军长兼远征军副司令)受到蒋介石的训斥,工兵团团战李书证被判处死刑,就地执行。此战之后,英军撤离,200师三面被围,战势对中国越来越不利。第一阶段(—)2、同古之战:首战当时200师在同古孤军奋战,9000人对峙两倍的日本人,日本军队受到前所未有的顽强抵抗。3月下旬战争进入白热化。戴安澜也知道当时面临的是之前没有面对的敌人,戴安澜写下遗书,准备和日军同归已尽。3月29日戴安澜致电蒋介石,报告大意是面对的形式前所未有,但战士们势气未减。(当时日本损招出尽)但29日后日军第56师团急速增援,战势就此发生急转;杜聿明为保存实力,决定突围撤离。第一阶段(—)2、同古之战:首战30日晚杜聿明命令新22师(廖耀湘)支援200师突围,次日凌晨200师成功撤离,但是200师损失过半,致此,同古大战结束。第一阶段(—)3、仁安羌之战:首胜同古战之后,蒋介石想召集中英联军20万兵力展开曼德勒会战,但英军行动迟缓,使得曼德勒会战成为泡影。就在这时,中国军队的另外一个将军进入缅甸,他就是38师师长孙立人将军。1942年4月日军33师团一个连队(1000人)进攻英军在缅甸油田仁安羌,并团团围住英军7000人军队,日军向中国军队求援。4月16日38师接到英军求援电话,孙立人立即安排113团急速增援,次日凌晨,成功帮助英军突围,此战是远征军入缅以来的首胜,当时士兵势气大振,消息传遍全国。孙立人获得英国帝国勋章,美国丰功勋章,英军从此对中国军队刮目相看。第一阶段(—)4、败走野人山38师救了英国军队之后,英军的战略没有改变,此时日军沿着缅北公路和铁路快速推进,这时史迪威和杜聿明矛盾全面暴露,中国想保存实力,美国想不顾一切抵抗,史迪威向美过方面报告,缅甸的失败不可避免,就在这时,英军在没有通知中国军队的情况下,4月20向印度方向撤离,中国军队的信心就此动摇。蒋介石部署防御计划,重点防御腊戌。28日日军完成千里奔袭,到达腊戌,切断了中国军队的退路,中国军队向密支那撤退,但蜜之那也被日军占领。此时能走的路只有一条,被称作魔鬼出没的地方——野人山。第一阶段(—)
中国远征军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