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2021年一位中国远征军自述中国远征军.docx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一位中国远征军自述中洋战争早期,同盟国军队连连失利,日军快速占领菲律宾、泰国、香港、印度尼西亚等地,缅甸成为东南亚唯一未被日军占领的国家,战略地位日显主要。为了保卫缅甸这一战略要地和中国西南大后方的安全,中英两国于1941年12月23日签署了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中英军事同盟遂告成立。1942年3月,中国10万远征军入缅作战,由此组成了抗日战争历史上著名的“中国远征军”。从中国军队入缅作战起,中缅印大战历时3年零3个月,中国投入兵力总计40万人,伤亡靠近20万人。中国远征军用鲜血和生命书写了抗日战争史上极为悲壮的一笔。
  近日,笔者有幸寻访到了曾经参与过中国远征军的浙江浦江籍抗日老英雄吴樟银。已84岁高龄的吴樟银,身穿白色短袖,精神矍铄,即使年事已高,但对60多年前那段血雨腥风、豪情悲壮的往事,老人仍记忆犹新,历历在目。
  为当兵偷卖家中一石粮食
  吴樟银1924年出生于浙江省浦江县前吴乡下葛村,9岁那年,母亲在分娩妹妹的过程中不幸逝世,今后便和父亲相依为命。即使家里很困难,但父亲为了让吴樟银长大后能出人头地,在她13岁那年将她送到了平安小学读书,两年以后,吴樟银又到珠山后村读私塾,专攻古文。吴樟银说她因为这段读书的经历而被同村人称为“秀才”,更主要的是,这段读书的经历对她以后的人生产生了主要的影响。
  1940年,抗日战争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年仅17岁的吴樟银看到国破家亡、老百姓生活窘困的悲惨景象,马上热血沸腾,“那时候我就想着去从军,打东洋鬼子”。老人说她立志要将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于是,毅然选择了“投笔从戎”。
  因为吴樟银是家中的独子,家里疼爱有加,父亲对她从军一事极力反对。为了能够当兵,这年夏天,她约了伙伴,偷偷地离开了家。临走前,为了筹措盘缠,她瞒着父亲偷偷地把家中的一石粮食卖给了二伯。随即,她和同伴便一起上路了。走了一百多里路,最终在兰溪的殿山庙找到了国民党的部队,今后,年少的吴樟银便开始了她长达四年的抗日生涯。
  当了一名通讯兵
  “在兰溪整训30天后,我就随部队出发去了广西桂林。”吴樟银说,抵达桂林后,因为她学过一点文化,部队没有叫她当拿枪杆子的步兵,而是做了一名通讯兵。“当初我就想到前线打东洋鬼子,部队安排我搞通讯兵,心里还不大愿意的”。以后一名军官开导她说:“一名出众的通讯兵有时候堪比千军万马,对战争的胜败起着很主要的作用。”正是这一席话,使吴樟银茅塞顿开,在这个搞技术活的特殊岗位上开始了自己特殊的“抗日战争”。
  吴樟银很快被编排到通讯兵第二团第三营十八连,从最基础的架有线电线开始。吴樟银说,架有线电线是通讯兵里面最辛劳的活,天天全部要爬到十几米高的木竿上,有时候一待就是好多个小时,一天下来,累得腰酸腿疼。因为出众的技术,吴樟银很快被调到营部守有线电话总机。第二年,也就是1941年,吴樟银又被调到了团部守60门总机,60门总机就靠着四名通讯兵二十四小时轮番值班,每逢有战事便忙得焦头烂额。
  因为吴樟银年纪小,人又聪慧、机敏,很受部队的器重。同年底,她又被调到广西柳州,到当初的军士教导大队接收训练,学习无线电发报技术。“当初教导员告诉我们,随时可能要上前线,很可能要到缅甸作战,参与青年远征军”。而就在很快后的1942年2月,中国第一批远征军开始向缅

2021年一位中国远征军自述中国远征军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读书之乐
  • 文件大小19 KB
  • 时间2021-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