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从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入手 提高学生的文明素养.doc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内容提要: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关系到祖国前途和民族命运的大事。认真地抓好青少年公德教育,全社会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不可否认,青少年公德意识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思想道德要求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究其原因:1、我国的教育体制仍是应试教育,教育首先不是着眼于“人的发展”,而是“考试分数”,不是考试为教育服务,而是教育为考试服务。2、家长的教育方式和方法不当。过多的关心爱护,凡事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公共道德意识。家庭不良的教育方法也存在问题。3、学校德育内容单一,缺乏针对性,理论偏多,理论与实践相脱离,养成教育少。4、社会上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等不良思想以及黄、赌、毒等不良现象的影响,也往往使学校的德育工作“毁于一旦”。可见,我们亟需要新观念,改进方法,加强对青少年的公德教育。1、言传身教,从教者做起。2、大处着眼,从小事做起。3、齐抓共管,重在落实。社会公德是全体社会成员在共同的社会生活中所必须遵守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它反应着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我国宪法规定,遵守社会公德是任何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加强社会公德修养,提高公德意识,做合格公民,青年学生理应做出表率。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跨世纪的建设者。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关系到祖国前途和民族命运的大事,如果不认真地抓好青少年公德教育,将要贻误一代人甚至几代人,所以对青少年进行公德教育,全社会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诚然,在老一辈革命先驱的高尚道德垂范下,相当一部分青少年的公德观念正逐步形成。他们热爱集体,乐于助人,文明礼貌,维护秩序。但由于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带来的负面影响,种种破坏社会公德的思想和丑恶行为时有发生,正在腐蚀着青少年的公德心。当前中学生的行为可看出他们仍缺乏公共道德:课桌上布满“伤痕”斑斑点点;墙壁上粘着乌黑的鞋印、球印;公共书刊残缺不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中学生偷窃、欺骗、暴力行为、逃学和离家出走、迷恋网络的案例时有发生;路灯或其他公共设施被无故破坏;随地吐痰、乱丢垃圾现象;乘车争先恐后,不但不听从指挥,甚至恶言相向,动辄喊打喊杀;违反公共秩序,不听劝告,甚至辱骂殴打他人等,这些现象发生在青少年身上的并不鲜见。因此我们的德育工作中应加强对中学生进行社会公德素质的培养。不可否认,青少年公德意识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思想道德要求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究其原因:1、我国教育体制对中学生社会公德教育的负面影响。由于经济基础等方面的制约因素,我国的教育体制仍是应试教育,教育首先不是着眼于“人的发展”,而是“考试分数”,不是考试为教育服务,而是教育为考试服务,这种本末倒置的教育越来越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要。因此,道德教育的各层次包括教育目标、教育方法及教育途径需要进行改革。2、家长的教育方式和方法不当。现在的中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是家庭的核心人物,从小就受父辈、祖辈过多的关心爱护,凡事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公共道德意识。家庭不良的教育方法也存在问题:溺爱娇纵的家庭教育使子女任性自私,傲慢无理;粗暴专制的家庭教育使子女暴躁冷酷,粗野蛮横。这种状况给学校的德育工作带来困难和阻力。3、学校德育内容单一,缺乏针对性,理论偏多,理论与实践相脱离,养成教育少;4、社会上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等不良思想以及黄、赌、毒等不良现象的影响,也往往使学校的德育工作“毁于一旦”。可见,我们亟需要新观念,改进方法,开

从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入手 提高学生的文明素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xq93485240
  • 文件大小22 KB
  • 时间2019-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