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田园将芜胡不归.doc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田园将芜胡不归陈家欢中文系2011级公元406年,陶渊明42岁,这是他辞去彭泽令返里的第二年,他把家从上京里搬到园田居(怀古田舍),决心躬耕自给。他,回来了尘世间几多挣扎和洗炼后,陶渊明终于明白了自己的人生志向——“宁固穷以济意,不委曲而累己”(《感士不遇赋》),他说,宁愿守穷满足心意,不想委曲损害自己。他感叹“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天性使然,自己从小就缺少顺应世俗的气质,只喜欢丘壑山峦。然而,“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终究还是逃不开世俗的罗网,十三年的官场生活经验,如今想起来就如同被关在牢笼里一般。我们知道,陶渊明生活的东晋时代,是一个政治污浊、战乱纷起的年代,生逢乱世,官海浮沉,他真的累了,身心俱疲。所幸,现在他终于从“尘网”中挣脱,回归“自然”。重返田园生活的陶渊明,看待农村的一切,都带着一种欣喜的心情。方宅草屋,绿树掩映,“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远远望去,若隐若现的村庄上空,缕缕炊烟升起,整个村庄笼罩在一片淡黄色的光晕下,莫名地给人一种安心、踏实的感觉。就连巷陌间的狗吠鸡鸣,听起来都是那么悦耳,好似在欢迎他回家一般。这里,一切都是那么平和与宁静,没有世俗的纷扰与喧嚣,诗人置身其中,狠狠地呼吸这自由的空气,不由得再次感叹,“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我归来得太晚了啊!南山脚下秋高气爽,风轻云淡,南山中静谧肃爽,东篱下菊散清香。庭院中,陶渊明设几摆案,置一张清音的古琴,半壶浑浊甜蜜的米酒,独斟自饮,虽不解音律,但挥洒悠然,于冥想的清音、甘醇的美酒中寻觅人生的真意。“挥兹一觞,陶然自乐”(《时运》),这里是他灵魂的栖身之所。第二年,春天的时候,“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这个山野农夫诗人拿起农具,去开垦南边那些荒废的田野。古老的农耕生活,他心向往之,那份安静使他安心。“野外罕人事,穷苍寡轮鞅”,在这里,没有豪门贵族,没有官场繁琐的应酬,只有一群靠自己的辛勤劳动认真生活的人,他们很简单、很质朴,与他们交往,不用刻意、不必违心,一切自然而然地发生。“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交流的无非是农作物的长势如何、收成如何,简单却又切实有味,因为它和人的劳动、收获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天性喜爱乡村田园生活的陶渊明,如今又多了这些因躬耕而结下友情的田野村夫,真好!在“举世少复真”的时代,南山这片土地使他感受到了久违的人性美,又让他从开垦的土地一日日的增加中,感受到了创造的乐趣,他喜欢这种劳动的生活。“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清晨,天才蒙蒙亮,陶渊明就扛着农具,迎着晨光,走向杂草荒芜的田地,开始他一天的工作。直到夕阳西下,他才披着银色的月光,疲劳而满足地归来。荷锄理荒,整整辛苦了一天,疲劳是必然的,可是为什么满足?因为“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尽管这样的生活条件不比从前,但只要不违背自己的心愿生活,他就知足了,至少,心不累!“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人生无常,就这样顺应自己的内心生活下去吧。劳动是美好的,又是辛苦的,躬耕之苦中蕴含着陶渊明人生的欢乐。坚定的隐者退隐归耕,从一开始就知道这条路不好走,世人谓陶渊明为田园诗之祖,为他笔下的田园生活而倾心不已,可是背后的艰辛又有多少人知道,其实不过苦中作乐罢了。乱世中,在统治阶级残酷的压迫下,当时的农村是很穷困的

田园将芜胡不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2072510724
  • 文件大小25 KB
  • 时间2019-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