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变法教学案商鞅变法2课时标纲释读课标要求高考命题分析1、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2、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3、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1、史论结合,简要概括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简要认识各国改革反映的社会问题。2、从秦国、历史发展角度透视各项改革措施。3、结合措施重点从历史发展角度评价商鞅变法。网观全局上层建筑的变化以农求富的经济改革争霸兼并战争秦国强大生产力的发展旧贵族抵制顺应潮流实现强兵的军事改革商鞅之死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改革社会习俗改革统一基础影响后世百家争鸣局面改革变法风潮秦法未亡考点释读与探究考点一、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知识梳理】、时代特征:社会大变革、大动荡——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2、具体特征和表现(1)经济:①耕作方式变革:石器锄耕到铁犁牛耕。②土地制度变革:土地国有制(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出现③生产经营方式变革:集体劳作到个体农耕(小农经济形成)④政府垄断手工业、商业局面被打破。(2)政治:①政治制度变革:分封制、宗法制瓦解,中央集权制度萌芽:诸侯争霸;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②阶级结构变动:奴隶主贵族衰落,新兴地主阶级和自耕农等新阶层的出现。士阶层活跃。(3)文化: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特别提示1】生产力提高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的根本原因。【特别提示2】结合历史必修模块相关内容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对点训练1】“画野分民乱井田,百王礼乐散寒烟”。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是( ) 【对点训练2】春秋时期的下列现象不能反映社会转型的是 A.“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B.“相地而衰征” 【对点训练3】齐国原是姜氏的封国。公元前481年后,齐国的大夫田常及其后人逐渐控制国政,以至于自立为国君,并由周安王册命为齐侯,姜齐遂变为田齐,史称“田氏代齐”。这一现象反映出( ) 、(1)目的:稳定和巩固奴隶主统治。(2)典型①齐国管仲改革:采取“相地而衰征”的政策,实质上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②鲁国实行“初税亩”,公开承认土地私有。(1)目的: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发展封建经济;富国强兵,争取兼并战争的主动权。(2)典型①魏国李悝变法。②楚国吴起变法:改变世袭的分封制;奖励军功。【特别提示1】春秋时期的改革是奴隶制改革;战国时期的改革是封建性质的改革。【对点训练1】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规定不论“公田、“私田,一律按田亩实数收税。这一税制改革( ) “重农抑商”政策的形成【对点训练2】有人认为管仲“相地而衰征”的措施导致了西周分封制的终结,其主要依据是( ) 、商鞅变法【知识梳理】1、背景:社会大变革;秦孝公力求变法图强;法家思想提供理论基础。2、改革内容与具体措施:(1)
商鞅变法教学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