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淡书香伴我行时间倒流至三十多年前,我那时刚刚懂事,大概四五岁,我和母亲坐在土炕上,父亲边看《水浒传》边给我讲梁山好汉的故事,在讲到卢俊义被逼上梁山时他感慨不已,顺手有粉笔在黑色的房门上写下书中一首藏头诗:“芦花丛中一扁舟,俊杰俄从此地游。义士若能知此理,反躬逃难可无忧。”我问他这首诗是什么意思,他详细讲给我听,直到现在,当时情境仍历历在目,这也是我最早接触书,从此对它深深着迷,更没想到的是我与书结下不解之缘。父亲一人教书维持全家生计,我记得很清楚,他一个月工资是八元钱,但就是这样,父亲仍然爱买书,包括给我卖小人书,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古丽亚的道路》《安居平五路》《走马荐诸葛》《小矮子牟科》等等,令我爱不释手,上小学后,我偶然看到一个同学的《陕西少年》,看完意犹未尽。我们家那时没有后墙和前门,只有两间厢房,一个做卧室,一个做厨房,只有一个房门,墙壁被烟熏成浓淡不一的黑灰色,而就在厨房的墙壁上搭着一页板,上面放着古香古色的书,我经常踮着脚尖看它们,充满了好奇,总想一睹为快,但父亲总说我小,看不懂的。村中四队有个小个子知青,我到现在还记得他的名字——朱建利,他借了父亲三本书,返城时未将书返还父亲,父亲急忙去追,结果没有追上,垂头丧气地回来了,连当时幼小的我也一脸忧伤,父亲爱书之情由此可见一斑。父亲对待课本也是异常珍贵,每次发新书,他都要找些牛皮纸将书认认真真包起来,以防损害,而当时不懂事的我竟很不满意父亲当时的做法,因为漂亮的图案被牛皮纸遮住了……现在想来,真是惭愧!上初中后,我向大部头著作挺进,《封神演义》《说岳全传》《聊斋志异》《野火春风斗古城》等等,经常趁老师忙着上课搞“地下工作”,庆幸的是,那时候老师不像现在这样严格,我倒乐得逍遥自在。从此,我知道了长着翅膀的雷震子,个子矮却有艳遇的土行孙,爱捣蛋的申公豹,手掌上有眼睛的杨任,各个神乎其神;我仿佛看到了岳飞的忠肝义胆和秦桧的卖国求荣、恬不知耻;等等。刚刚上高中,班上流行看李存葆的作品,因为电影《高山下的花环》,我记得他的作品集收录了两部作品:除此之外,还有《山中,那十九座坟茔》,都是反映以对越自卫反击战为题材的。此后不久,《冰川天女传》《撒哈拉的故事》《窗外》等纷纷来袭,看得人不亦乐乎!看《冰川天女传》我十分投入,幻想自己也能拥有超人的神功,竟然行之于梦,自己在山间腾挪跌宕,飘飘若仙,娇喝一声,敌人胆寒……那时候男生女生界限分明,青春懵懂的我们幸好有三毛、琼瑶,以解情窦初开之忧。高二时语文课本中有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节选,我分外感兴趣,早读时自己一个人用不同的语调来演绎夏洛克、鲍西亚等剧中人,直到下早读铃响我仍意犹未尽,自觉妙不可言,好像这些人物就在我的面前表演。高三学习紧张,不自觉地远离了课外书,早读时间我依然抓得很紧,我是高三才从理科转学文科的,我将政治书读得不打磕绊,朗朗上口,政治成绩全年级前三名。因为要预选,我借来同学一本历史参考书,边看边想边抄,虑人逼取,急不可待。另外还有英语单词、语法和课文,怎一个“忙”字了得!好不容易考上延安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发现学校图书馆有很多藏书,且对中文系学生相当优惠,可以多借文学书,但不美气的是,在闭架门口递了书单好久,图书馆老师竟然两手空空出来说没有我要的那本书,气得人吹胡子瞪眼也只好作罢。所以我倒喜欢在开架区找书,什么《静静的顿河》《约翰
淡淡书香伴我行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