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能够用相同的60分钟完成比别人更多的事情,创造更多的价值,那么这一个小时你就赚了,过得比别人更有价值。常言道:“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要挤,总是有的。”但是我们没有赫敏·格兰杰的神奇沙漏或是哆啦A梦的时光机器,让自己可以同时做很多事情;也没有孙悟空拔一根毛就可以变出猴子猴孙、帮自己分忧解难的本事。一直强调“节约时间”的老师和父母,却谁也没有真正告诉我们,到底该怎么“挤”这时间海绵里的水,给自己变出更多时间呢?告诉你一个妙方:规划你的生活! 不知你是不是和我一样,时常会有这种手足无措的感觉:明明手头有干不完的事情,可是忽然一下不知道该做什么好,拿起一样又放下,做这件事的时候头脑里会想那件事是不是更要紧。做事情慌里慌张,时间就悄悄地从指缝间溜走了,发现一件事情也没有做好,然后懊恼万分,导致接下来的事情也没心情做,就这样陷入一个恶性循环。其实,做事忙乱没有条理,是因为做事情前缺少有效规划。曾经,我也是个不爱做计划的自由散漫的人。晚上回家做作业总要拖沓地弄到很晚。在别人看来我天天挑灯夜战好像很刻苦,其实是因为学习时总开小差,一会儿弄这一会儿做那,做作业时效率太低。一到节假日,我的懒散便更会变本加厉,每一天都是中午才起床,摊开作业本,一会儿写两笔字,一会儿画几笔画,一会儿上会网,甚至还听着随身听,那叫一个惬意悠闲。每到假期的后半段,我就开始玩命地补落下的作业。就这样,我养成了做事拖拉的坏习惯,也不知道荒废了多少时间。虽然很懒散,但或许因为课业压力还不是很重,耍耍小聪明往往也不会露出马脚落下太多知识,所以没有着意去改变自己的坏毛病。但是,上了高三,学习生活的节奏一下子比以前快了好几倍,自己才真正发现,这么慢慢悠悠地学是不行的,必须要做出改变,提高效率了。就好像跑1000米,人家都开始最后100米加速冲刺了,自己还保持之前均匀的速度,当然会被别人落下,独自在风中凌乱了。做计划这招,其实是跟老爸偷学来的。那次看到了爸爸平时列的当天的小计划,一件件待办的事按照主次、先后顺序排列好,每件事做完,他便会在上面打一个勾,直到完成所有计划中的任务。我恍然大悟,怪不得老爸办事效率那么高,原来是“计划小本”帮了忙!这么好的方法,我为什么不试试呢?于是,从那天起,我也开始给自己的事情做计划。先从每日的计划做起。举一个小例子,我平时一直都有放学在小本上记作业的些什么。但通常只是毫无条理地把作业列一遍,做作业时想到哪里写到哪里,经常会拿着小本子发呆,考虑好久下一项该完成哪个,效率一下子就低下来了。下定决心做计划之后,每天回到家,开始学习之前,我都会把小本拿出来,思考后将要完成的任务按重要性和紧迫性排好先后顺序,工工整整地再列一遍,接着把要用到的所有作业本、参考资料都按照列好的顺序上下排好,摞成一摞,再开始写作业。从上面的第一本开始写起,写完一项,在小本上打一个勾,然后将完成的这项作业放在一边,再开始进行下一项,如此直到写完所有的作业。慢慢养成这个习惯之后,我惊奇地发现,晚上学习的效率大增,我已经可以在更短的时间比别的同学完成更多的任务,学到更多的知识,甚至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还能够抽出时间来读读书,看看电视,放松放松。不仅如此,我发现自己有更多的睡眠时间,这对于紧张劳累了一天并且爱睡觉的我真是一大福音! 如果要说列计划为什么有这么好的效果,我认为首先是,事先
挤出时间海绵里的水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