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条是怎么炼成的
——记广州博宜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陈金条
在原苏联著名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代表作《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有一个是世纪中国家喻户晓的名字——保尔柯察金,他执著刚韧,矢志不渝的奋斗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热血青年,朝着自己的梦想燃烧青春的岁月,书中保尔那段激情澎湃的经典独白,更是成为大家的座佑名: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因此,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他不用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他临死的时候就能够说,我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人生最宝贵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
下面,我要叙述的主人公——广州博宜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陈金条,就是这样一位仆实、厚道、谦逊、友善、平和、坚韧的保尔式的传奇人物。
我们初次见面是在广州的一次校友专访会上。在座人员不多,有:佛山顺德欧科电器有限公司老总胡秋雷;广东省国税局信息中心主任黄海军,原广东省主任罗木生。还有金条,当时胡总和黄主任已先到场,金条堵车还在路上,罗主任年过六十,退休后赋闲在家,因路途较远迟迟未到。
接下来到场的是一位头发很短,两鬃苍白,肤色较黑,身材不高,体型偏胖的男士,他笑容可掬,背着一个公文包,穿着一付普通红夹克,明显凸起的肚子上系着一条深灰颜色的旧裤子,显得非常朴素,因为现场嘈杂,当时只是与他握了一个手,点了一下头,我想这应该是罗主任吧,金条还很年轻,不应该显得如此苍白老罢?但仔细看沧桑中透着一股坚毅,不像上了年纪的,后来才得知他就是金条——广州博宜贸易有限公司老总。
我问金条,为什么父母给他取一个如此直白的名字?他说出生时算命先生说他五行缺金,父亲就给他取了这样一个普通的名字,再则可能当时家里太穷,家人希望自己能够挣许多金条吧,他说话总是轻言细语,满口高安灰埠家乡话,面带微笑,显得非常和善。一看便知他是自动就知道吃苦耐劳的人。
金条出生在灰埠希岭陵和的一个贫普家庭,世世代代靠种田维持生计,家中兄弟姊妹众多,在联产承包责任制前吃大锅饭的年月,金条家因所挣工分少,人也多,年年寅吃卯粮。村中有名的欠债户。即便如此,家里始终没有放弃对金条的培养,即便负债累累。
1990年,金条以优异成绩毕业于灰埠中学,被江西工业大学精细化工系录取,大学时他对自己的专业很感兴趣,细心钻研。年年获得各级各类荣誉称号。这为他日后的创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那崇尚铁饭碗的年代,他没有满足于眼前的利益而停滞不前,相信付出一定会有回报的。
大学毕业后,他先在浙江海棉厂工作了几个月,每月400元;后来到同属浙江二轻局的皮革厂、化工厂,月薪600元。一直工作到1999年。
这一年离开浙江到福建晋江街安集团工作,那里工作条件及待遇都很不错,但离自己所学专业相差甚远,难以很好发挥自己专业特长。数月后,权衡再三,来到广州一家化工厂打工,开始第一次接触化工原料。当时的金条终于如愿以偿,能够从事自己所钟爱的专业,他感到特别荣幸。
他的工作是研究化工原料的配方和制造。为了能够在工作上取得一定的成绩,金条经常废寝忘食,通宵达旦。他的付出自然不会白废,终于取得不斐的成绩,为公司克服了一道又一道的难题,节约了大量资金,深得老板表睐,金条也很快从一名普通的打工仔一跃为企业生产设计总工程师。
2000年普通工人每月工资为400元,老板给我每月工资为6000元,另给我租了套房,买了私车和日用家具等,还把公司股份作为奖金分发给我,但我提出还是想自己去做。
2002年金条开始筹建自己的贸易公司,着手做自己熟悉的化工原料生意。从国内到国外,以内销到外贸,无论广州召开何种国内国际化工原料展销会,总能看到金条穿梭不息的身影,从中了解业内行情,捕捉经贸信息,洽谈各种业务。他也靠啃着一块面包,喝着一瓶矿泉水,几乎跑遍祖国的大江南北。凭着这种吃苦耐劳的劲头和自信乐观的精神,他终于在全国大部分
省会城市打开了销路,还先后与美、英、法、日、马来西亚等国的化工原料大公司建立了贸易关系。
“我的原则是认认真真做事,老老实实做人”。事情首先想着把它做好,不要想着去坑人、去骗人,应实实在在,慢慢的生意越做越多。看港有个老板开始在我这买货1—2万,现在每月二三十万。因为东西可靠。湖南一个单位有次多打五万元货款给我,第二天我通知对方,全部退了回去。做人,最起码的要诚实;做生意,最基本的要诚信。
当然,做化工原料生意,除了找准新产品,还要懂技术,搞好售后服务。金铁矿石学所修的是“精细化工”专业,后来自己在公司又摸索了好几年,故这些东西对金来讲自然不在话下,轻车熟路。
如今,金条公司的年销售额从最初的200万元上升到3000万元。
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有这么一段文字:
钢是在烈火和急剧冷却里锻炼出来的,所以才能坚硬和什么也不怕。我们的一代也是在这样的斗争中和
金条是怎么炼成的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