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一万三千亩人工造礁撑起辽宁省百亿元海参产业.doc


文档分类:研究报告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养殖海参价格在1000~3000元一斤,野生海参价格在6000元以上。野生海参价格比养殖海参价格高很多。而养殖海参也包括圈养海参和底播放养海参,底播放养海参价格比圈养海参价格高。养殖海参的问题挺多,一是经常在养殖过程中添加激素,二是海参往往养了4~8个月就捕捞上来,然后通过加盐加糖加胶加虾粉来增加海参重量。所以野生海参虽然价格高,但营养价值更大,也更加安全。今年以来,辽宁省新建了3个人工渔礁示范区,,礁体规模达38万空立方米。经过3年来大规模的投礁工作,,礁体规模达45万空立方米。人养海:为鱼虾安家改革开放30多年来,辽宁省渔业捕捞能力快速提高,沿海的大连、营口、丹东、盘锦、锦州、葫芦岛6市拥有的渔船数量不断增长,如今已超过万艘,而且马力越来越大、速度越来越快。捕捞能力明显增强后,邻近的黄海、渤海湾、辽东湾等海域出现了渔业资源锐减的情况。到目前,近海渔场虽然仍拥有鱼、虾、贝、蜇、藻、参类等海洋生物品种,但资源量与从前相比已大为减少。近10年来,辽宁连年实施大规模人工放流海蜇、对虾的惠民举措,在相当程度上缓解了渔业资源剧减的趋势,但海洋生态告急的现实依然严峻。为此,全省海洋与渔业系统和广大渔民加快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脚步:渔业生产从过去单一的“捕捞型”,向“捕捞+养殖型”转变;由“沿海增殖放流定时捕捞+远洋捕捞+精养海淡水名优特品种”,向以此为基础的“大范围的‘海洋牧场’建设”转变。而“海洋牧场”建设,就是要通过大规模人造渔礁活动,实施海洋生态环境修复工程,从而实现“养海、富海、富民”的目标,尽快完成从“海养人”到“人养海”再到“海养人”的转变。人造渔礁:引进先进技术一片非人工造礁海域如果只有3~5种鱼类品种,经过人造渔礁后,诱集那些“过客”鱼类来此安家繁育,就可使鱼类品种增加到四五十种。人造渔礁的鱼产量一般也比同类海域的非人工造礁区高10倍~100倍,最高可达1000倍。“而且在大量投放人工渔礁后,渔礁区海域的海藻数量也成倍增加。海藻可以起到净化海水的作用,因此投放人工渔礁也成为治理辽东湾海域污染的一个妙招。”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院长姜连新表示,“大规模进行人工渔礁建设,就相当于在沿海营造了一批小型良性人工生态系统,对提高海域生产力将起到决定性作用。”美国人造渔礁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人造渔礁区有1200多处,不但相对抵消了近海强度捕捞的副作用,并且推动了旅游和垂钓业的发展。日本人造渔礁使一度受到破坏的濑户内海再度成为名副其实的“海洋牧场”。我国台湾从1974年开始设置人造渔礁,渔礁投放3年后,礁区鱼类品种增加了12种,而且大多是经济价值高的名贵鱼种。广东省于上世纪80年代在大亚湾、放鸡岛、蛇口等地投放人造渔礁,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辽宁近年在人造渔礁的实践中,注重引进先进技术和理念,既使用传统的石头礁、轮胎礁和混凝土礁,也创新使用了混凝土方框礁、空心砖礁、多种材质制作的M形礁、塑料三角架礁和耐海水腐蚀的“筛绢网礁”等。 3000余万元:“存”进大海近3年来辽宁省实施了渔业推进计划,得到国家财政的积极支持,年投资1000余万元用于近海的12处人造渔礁区域建设。等到渔业资源有效恢复、鱼虾再成群时,这些政府投资就成了实实在在的惠民工程,渔民们捕鱼捕虾,就是吃到了投资的利息。今年,省海洋

一万三千亩人工造礁撑起辽宁省百亿元海参产业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zbfc1172
  • 文件大小18 KB
  • 时间2019-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