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至高的境界就是完成天地之间的一番逍遥游,也就是看破内心重重藩篱障碍,得到宇宙静观天地辽阔之中人生的宝径。在这样一个浩瀚的坐标系上,让人真正的成为人,让我们的内心无所拘囿,让我们风发扬励,我为理想中的自己。这就是庄子,“独与天地精神往来”。 庄子是诸子百家中的一个重要的代表人物。他的文章气势磅礴,纵横恣肆;他的思想深邃宏阔,笼统古今;他的寓言想象奇特,寓言深远;他的风格嬉笑怒骂,了无拘囿。他看破功名,不屑利禄,甚至对于死亡,他也有着独自的见解。他所著的《庄子》一书,看起来漫无边际,但其实其中蕴涵有大智慧。一. 庄子的“名”与“利” 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人生在世,从古至今,很难看破的就是名与利着两个字。应该说,大家首先面临的就是利益的纷扰和诱惑,因为在这个世界上,人人都会面临着经济的问题,生存的困窘。那么庄子是如何看待这些的呢?在《山木》篇中有这样的故事:有一天庄子去见魏王。他穿着补丁摞补丁的破衣裳,鞋子也没有鞋带,随便拿根草绳绑着,一副穷酸相。魏王说:先生,可怎么这般困顿啊?庄子回答说:这是贫穷而不是困顿啊。读书人有道德理想而不能实行,这才是困顿啊!大王你没看见过跳跃的猿猴吗?它们在楠树,莘树和樟树这样的大树上攀缘跳跃,惟我独尊,自得其乐,连善于射箭的后羿对他们也没有什么办法;但让他们身处荆棘从中,就只能小心翼翼,胆战心惊,不敢乱跑乱跳了。这不是它们身体不灵便,而是处在不利的情势下,无法施展自己的才能啊。真正的仁人志士不怕生活上的贫困,怕的是精神上的潦倒。这是一种何其高的境界啊! 一个人困窘于贫困,但是他的内心是不是真正在乎这种贫困,对一个“利”字看的有多重,会决定他面对贫困的态度。庄子的追求,已远远超越了“利”,尽管他贫穷。手中有多少金钱,并不能决定他在你心里的分量。在我们这个社会上,最快乐的人,既不是穷的叮当响的人,也不是家财万贯,富比连城的,往往是那些由温饱到小康的这一批人。因为他们的生活不至于过于困窘,同时,他们也还不至于被财富束缚,为财富担忧。但是,幸福不幸福都在你的心里。 俗话说:“雁过留声,人过留名。”破利不容易,破名字就更难了,有多少人可能不为利所惑,却为名所累。即他一个高洁之士,也希望名垂青史。而庄子却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这就是庄子对待“利”。二. 庄子的“生”与“死” 红尘
我心中的庄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