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确认已经阅读这份由圣公宗和罗马天主教联合出版的关于荣福童贞马利亚的共融声明据传圣公宗不承认1854年马利亚无沾始胎说,也不承认1950年马利亚肉体升天说,因为他们是由罗马大主教定义的,而非照使徒统绪由所有主教参与的大公会议所定义。自1970年以来,圣公宗/罗马天主教国际委员会(ARCIC)的联合研究不断发现历史上圣公宗和罗马天主教产生的分歧的问题总体上更多是对于教义信条制定者是否合适,而非对于信条的实际内容或神学观点本身。ARCIC关于荣福童贞马利亚的共融声明——包括无沾始胎(在她母亲圣安妮之胎)和马利亚肉体升天——再次显出历史上双方教会关于圣母论之分歧不是内容本身,而是谁有权力来制定这项教义的问题(对一条教义如何产生的官方说明,罗马天主教自1870年以来强调对这样的说明的接受于救赎是有必要的)此共融声明从圣公宗和罗马天主教自认为一向一致的领域开始:主后431年,以弗所大公会颁布的教义,确定荣福童贞马利亚乃上帝肉身之母。圣母马利亚独一无二之使命;在教会历法中保留对圣母恭敬的节期;她的地位乃诸圣之首。神圣的恩赐为马利亚做好了接受使命的准备马利亚乃是所有基督徒圣洁、顺服、信心之楷模。马利亚乃先知身份——预表——无论在道成肉身之前或之后均预表圣而公之教会声明指出马利亚在圣经中的重要性不可能同时终于圣经又不恭敬马利亚。圣经见证了要求万代基督徒称马利亚“万福”之召唤。声明还回顾了马利亚在教会中的历史地位:在主后头几个世纪里,在基督里相通包含了强烈的圣徒真实参与感,甚至成为灵性上体验教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如云般的见证”中,主耶稣之母就被看作是一个特殊的地位。其反应就是很多基督徒无论在公开还是私人的祷告当中表达对圣母的虔敬。早期的教会的神父也提出童贞女马利亚乃圣洁楷模,并且宣告她终身保守童贞。和马利亚一起祈祷并赞美她的传统便逐渐形成。四世纪以来,这还常伴随着向她祈求佑护,尤其在东方。在鼎盛中世纪,伴随着对基督人性的强调,马利亚德行之效仿也受到关注。基督和马利亚的生命中保性开始流传开来,而且促进了圣母经之类的敬礼活动的发展。16世纪早期改革运动的一个强力的推动就是广泛的抵制恭敬马利亚的活动,认为那些活动把她当成了基督的中保,甚至有时取代了基督。这些过度的敬礼,某种程度上由难以接近的审判者和救赎者之呈现所鼓舞,被Erasmus和圣ThomasMore极力批评,并遭新教改革家们抵制。这引起了新教对之的实际摒弃和围绕圣母敬礼的诽谤。圣公宗教会在改革运动期间继续接受早期教会关于马利亚的教义。它关于马利亚正确的教导主要集中在她在基督道成肉身中的角色,结论就是马利亚乃上帝之母。根据早期教会的传统,圣公宗接受马利亚“终身童贞”。继圣奥古斯丁后,圣公宗对马利亚是否有原罪只字不提。它既不确认也不否认她因恩典而免受原罪之可能性。公祷书中圣诞节期的祝文和序文就很明显的指出马利亚“纯洁童贞”。在后改革时代的罗马天主教教会里,持续增长的马利亚教义和敬礼依然受到新教-天主教辩论的干扰。罗马天主教成了强调马利亚敬礼的某种代名词。19世纪和20世纪上半叶“马利亚灵性”的深入和流行要归功于“无罪始胎”教义(1854年)和“肉体升天”教义(1950年)。与此同时,这种灵性的广传开始引来罗马天主教内部与外部的双重批评,并且开启了重新确认的程序。重新确认的见证就是(1962-1965年)凡二大公会
关于马利亚的联合声明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