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农历八月廿七)-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名丘,字仲尼。汉族,东周时期鲁国陬邑(今中国山东曲阜市南辛镇)、政治家、教育家,《春秋》《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学而优则仕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小不忍则乱大谋。道不同,不相为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躬自厚而薄责于人”“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不“食不语,寝不言”“席不正不坐””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三人行,必有吾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思想“礼”、“仁”、“中庸”、“教”与“学”老子约公元前580年—公元前500年之后)(西周末年庚辰二月十五日卯时,又称老聃,字伯阳,原名李耳,后人称其为“老子”,河南周口鹿邑人,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是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著有五千言的《老子》一书,又名《道德经》或《道德真经》。《道德经》、《易经》和《论语》被认为是对中国人影响最深远的三部思想巨著。,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
孔子老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