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思想:是对战争、军队和国防基本问题的理性认识,是军事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军事科学:亦称军事学,是研究战争的本质和规律,并用于指导战争的准备与实施的科学。人民战争:是被压迫阶级和被压迫民族为谋求自身的解放,发动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所进行的战争。战争观:是人们对战争本质问题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伪装:为欺骗或迷惑对方所采取的各种隐真示假措施,是军队战斗保障的一项重要内容。隐身技术:减弱目标自身的反射和辐射特征信号,使其难以被探测发现的技术。侦察卫星:用于获取军事情报的人造地球卫星。国际战略力量:指在国际关系中能够独立发挥作用,并对国际形势及国际战略的运用和发展具有巨大影响的国家或国家集团。武装力量动员:是指时体制转为战时体制所采取的措施。国防:是指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简述信息化战争的主要特征武器装备高度信息化武器装备是进行战争的武器系统,也是不同的战争形态的首要标志。信息化战争作为一种新型的战争形态,是运用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一体化武器装备系统所进行的战争。战争能量释放形态的信息主导化战争中能量的释放形态,是战争形态的一个重要标志。所谓信息主导的能量释放形态,是指信息化武器装备本身具备的能量的释放及信息技术主导下的能量释放。信息主导的能量释放形态与一般的热能释放形态相比是能量释放形态质的跃升,是机械化战争形态向信息化战争形态转型的基本标志。战场空间的多维一体化信息化战争的战场空间形态,由以陆、海、空、天、电磁等为主体的实体空间,向以网络、人的认知领域等为主体的虚拟空间扩展,实体空间与虚拟空间相结合,成为信息化战争战场空间形态的基本特点。信息系统作为作战双方的主要打击目标在信息化战争中,战场认知系统、战场通信系统和指挥控制系统是构成信息化战场的三个主要和基本的支柱。在信息化战争中“三大系统”在战场上具有突出重要的地位,其存在与否、能否发挥作用直接制约着战争的胜负,因此成为信息化战争中攻防双方进行战场打击的“重心”,通过瘫痪这三大信息系统,就能够迅速达成战争目的。制信息权成为战场争夺的核心和基础制信息权是现代战争争夺的“第一基点”,是争夺制空、制陆、制海、制天等主动权的核心和基础。首先,信息化战争中的战场作战是敌对双方多维作战力量组成的作战体系之间的较量,信息是沟通陆、海、空、天战场,实现多维作战力量一体化的主要依托。其次,信息化战争中信息攻击和信息防护的相互斗争,将最终发展成为围绕夺取制信息权而展开的信息作战。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成为战斗力的基本形态不同的时代,战争形态不同,主导战斗力形态也不同。人类战争战斗力基本形态正在向信息化战争时代的“信息力+机动力+火力”而形成的“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转变。软杀伤与硬摧毁有机结合成为作战的普遍法则一方面,随着信息化战场的形成,电子领域、网络领域、心理领域的斗争更加激烈,交战双方主要运用信息和信息系统在电子空间和网络空间进行“软”攻防对抗。另一方面,信息化战争并不排斥传统的硬打击方式,传统的硬打击往往有信息化的软杀伤与之配合,使硬打击的效果更佳。简述信息化战争对国防建设的新要求必须树立与信息化战争相适应的国防观念一是要牢固树立信息化国防观念。二是要牢固树立信息化人民战争观念。三是要牢固
军事理论复习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