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年鉴
[市南区教育概况] 加大投入,促进办学条件优质均衡。2009年投入1500万元解决12所中小学校、幼儿园的冬季取暖问题,投入近1300万元完成15所学校的校舍维修工程,投入近1500万元完成51所学校的用电线路改造,学校办学条件普遍得到改善。另外,投入390万元升级扩建校园视频监控系统,在市南区教体局内建立“校园监控中心”,实现对整个区域学校安全动态的全面监控。出资390万元完成中小学服务器更新,进一步提高区域教育现代化水平。
实施三项工程,推进素质教育。实施现代公民教育工程,全区4万名师生家长参与到“童眼看市南”实践活动中,3万名中小学生关注旱情,参与节水实践活动。实施“提质减负”工程,制定落实减负“五规范”,加强对减负的督导检查,进行“大班额”“学困生”和“课后作业”三个微型课题研究,推进一线教研指导工作,保障此项工程的顺利实施。实施校园体育“1+x”工程,全区共形成篮球、足球、帆船、橄榄球、软式棒球、垒球等15项学校体育特色项目,每个学生也自选了校园体育个人项目,共涉及短跑、跳绳、毽子等30余项,“人人有项目、班班有团队、校校有特色”的体育工作格局已基本形成。
加速培养、加大流动,促进师资队伍优质均衡。组织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和轮岗,年内教育系统共提拔科级干部21人,交流轮岗10人,提拔学校中层干部44人,其中有32名副教导主任是直接由教师竞岗选出。通过此次调整,全区教育系统中层以上干部队伍在年龄结构、学历结构、班子人员组成结构上得以优化。加大干部培训力度,组织44位中层以上干部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脱产研修,以集中学习和分组挂职的方式,帮助后备干部提升专业精神和专业境界,组织35位校长对国外的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社区教育等进行学习考察。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对名师的培养,组织20位名师参与异校交流,实施《名师培养计划》,建立由特级教师、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等组成的师资人才库,组织58名“名师型”教师赴华师大访学研修。提升全体教师专业素养,启动《教师专业素养三年提升计划》,组织各类专业知识技能培训386次,20300余人次参训,2603名教师参与基本知识测评,100%的认课教师通过常态课堂评估。
改革创新,实现教育管理优质均衡。规范招生转学,科学控制班额。小学一年级开设109个教学班,,班额均控制在45人以内。七年级开设81个班,,班额均控制在50人以内。妥善安排新市民子女入学,按照统一报名、统一安置的原则,安置入学转学新市民子女600余人。深化项目研究,以“幼小初一体化”教育研究为重点,突出衔接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改编《小学生素质发展报告册》,完成编写《教材德育衔接点使用手册》和《学科知识点衔接使用手册》。以学校增值评价研究为重点,探索“一校多图、一校一策”的学校教学督查指导方式,探索“立足学科、基于个体
”的学业评价指导方式,从而以研究推进全区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大力发展社区教育。盘活市南区内教育资源,建立25处青少年校外教育基地。开设千节社区公益课堂,受益人群达3万人。成功举办第四届社区教育节,十三个“主题日”活动在社会产生良好反响。做实做活社会体育,顺利完成辛家庄北山公园的亮点工程、十处社区风雨健身中心特色工程和公共体育健身设施维修民心工程。竣工健身路径213条,每一个社区至少建
山东教育年鉴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