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研究生科研训练实践探索.ppt


文档分类:研究报告 | 页数:约1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研究生科研训练实践探索
一、科研能力的培养是研究生教育的本质
研究生教育是建立在科学研究活动基础之上的教育。它是以科学研究为主要特征,以培养研究生的科研能力为主要目的的教育。
美国学者克拉克精辟地指出,研究生教育以科研为首要的成分,教授的作用在于把科研和教学结合起来,科研活动十分恰当地成为一种教学模式。学生的作用就是把科研和学习结合起来,科研活动转变为一种学习的模式。
在研究生教育过程中,科研活动的开展情况、研究生科研能力的训练状况、研究生科研所达到的水平等,是衡量研究生教育质量的主要标准。
二、当前研究生培养模式不利于科研能力的培养
从本科生、硕士生的培养模式看,本科生的学习主要是听课,通过考试获得学分。硕生士则要“在研究中学习”,建立“学术规范”,即接受科研训练,学习如何“做学问”。因此,硕士生阶段的学习重点应放在接受科研训练上。
但是,近年来,随着研究生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大,研究生教育的质量问题日益严峻,研究生课程教育,内容陈旧,与本科内容重复,研究性和前沿性不够,教师授课的方式仍然以灌输式为主。也就是说,研究生课程教学存在一定程度的“本科化”倾向。
三、营造科研训练环境,创造有利于科研训练的条件
1、建立以学术自由为基拙、以平等为原则的新型师生关系
2、设立实施科研训练的管理机构——“研究办公室”
3、良好的师资和充足的科研任务是进行科研训练的保证
四、科研训练的途径
(一)在教学与科研的互动中提升科研能力
1、开设专门的科研方法课,全面系统地传授科研方法
2、保持课程内容的前沿性
3、实施研究性的教学方法
(二)吸收研究生参与导师科研项目
导师可将科研课题的部分内容交给学生来做,为其创造实践锻炼的机会,使学生在导师的传、帮、带下,把学习和研究紧密结合起来,从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研究问题,从而熟悉研究步骤,学到研究方法。
导师不仅要指导学生完成课题研究的各项具体工作,提高科研能力,而且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和科学作风。特别要通过导师对名利的态度、对团队的整体协调、对科学研究的忘我精神、严以律己的品格、求实的作风等,对学生言传身教,使其从导师的垂范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三)参加学术研讨与交流
要努力开拓文科研究生学术交流的途径,采用“请进来”的办法,聘请国内外专家做学术报告。积极组织研究生内部的学术交流,鼓励不同专业的学生开设科研讲座,交流科学研究的体会和成果,进行文科研究方法研讨,推动文科研究生科研方法学习的不断深人。
通过这些活动,研究生不但交流了学术思想,学习了科研方法,而且提高了科研组织能力和科研交流能力,从而促进了科研素质的全面提高。
(四)建立研究生科研基地
与政府有关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科研机构、典型社区等相结合,建立科学研究实习基地或科研协作体,使科研方法的教育与训练走向社会,走向实践,充分利用社会科研资源,让研究生有一个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场所,使科研方法的教育与训练建立在坚实的实践基础之上。
对我国研究型大学的启示与建议
自上世纪90年代,清华大学首先开展本科生科研训练以来,我国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科研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主要表现在:参与单位、教师和学生数增加,规模不断扩大。
本科生科研管理机构建设逐步完善,科研规章制度建设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尤其是近年来,“985工程”院校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都对本科生科研给予了更多的投人。但是我国研究型大学在本科生科研上还存在认识上模糊、管理上缺乏实效性、资金支持上曦乏等问题。根据美国研究型大学的成功经验,本科生科研的顺利开展重在制度建设,尤其是隐性制度建设对本科生科研起着积极的、重要的推动作用。
因此,我国研究型大学在本科生科研实施过程中,除了显性的制度建设之外,也应该从隐性制度建设人手,来进一步完善本科生科研
制度建设。

研究生科研训练实践探索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