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果勇侯杨芳的“侯爷府”遗址考日期:2014年01月20日 单位: 作者: 点击:20次 杨芳的侯爷府遗址位于松桃自治县太平营乡土屯村牛角河畔,距县城5公里,与县城相望。远眺侯爷府,只存残垣断墙,屹立土丘之上,残败不堪,但透过残垣断墙依稀可见当年的巍峨与雄壮。近观只见到处残垣断墙,杂草丛生,院墙内遍青稿枯枝,高1米多,无处踏脚。残垣断墙经风雨侵蚀,斑驳陆离,长满青苔,一代王侯故里,兴盛衰落,历经岁月的流失,不仅让人感叹历史的沧桑,一代弛骋风云,战功显赫的风云人物,到头来也只有一捧黄土相伴。杨芳(1770~1846),字诚村。清代秀山县九江里人。因战功,曾任固原、甘肃、直隶、湖南、四川、广西多省提督,晋封建威将军,荣禄大夫,一等果勇侯,加太子太保衔,像绘紫光,谥号“勤勇”。果勇侯杨芳的府第始建于道光十五年(1835),分一、下两衙,上衙在土屯村内,基长90米,宽65米,下衙在牛角河岸边,基长60米,宽50米。两衙相距300米,有一条石嵌成的人字形花路相连。二十三年(1843),杨芳告老还乡,在松桃自治县太平营乡土屯村修建侯爷府,二十六年(1846)病逝土屯家中。侯爷府到其孙恩柯时因战乱被毁,《秀山县志》光绪版卷十士女志第八(之二)有载:“咸丰年间孟溪包三连众称叛,既陷松桃,九江里东界直松桃西郭门。恩柯居宅与厅城相望,男妇避寇入山,庐室荡毁”。即咸丰五年(1855)杨芳侯爷府,毁于战火。现下衙仅存残垣断壁,上衙尚保留正屋两幢和大部分围墙。1988年被松桃自治县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杨芳因战功显赫,虽贵为一等果勇侯,然其后未能复建,现存残垣断壁,没于荒野,与其传奇人生一样,功过是非,有争议无不关联。其一,战功显赫,谌称民族英雄。一是平定回酋张格尔叛乱。道光七年(1827)二月,杨芳奉令随扬威将军长龄、参赞大臣杨遇春等率兵四万,平息张格尔叛乱,生擒张格尔。道光帝大喜,下谕宣示中外,封他为三等果勇侯,赐紫缰,赏戴双眼孔雀翎,晋升为御前侍卫,加太子太保衔,像绘紫光阁。九年(1829),应召进京,道光帝召见20余次,晋封二等果勇侯、太子太傅,准许在紫禁城骑马。十年(1830),杨芳60寿辰,道光帝又亲自书写“酬庸锡羡”的匾额和“福寿”二字赐之。十三年,授四川提督,越西峨边蛮人滋衅,应时讨定,晋一等侯。二是广州抗击英军。道光二十年(1840)六月,第一次鸦片战争。次年正月,道光帝下诏对英宣战,命杨芳和户部尚书隆文为参赞大臣,调兵开赴广州,抗击英军。后因清庭腐败,签订丧权辱等的《广州条约》,杨芳痛心疾首,仍留守广州,继续管理军务。六月,他骑马出城巡察营汛炮台,不慎失马闪挫,重病卧床。道光帝念他在广州不能静心养病,批准他回湖南提督任所治病。有论曰:平定回疆,多用川、楚、陕旧将,百战之馀,以临犬羊乌合,摧枯拉朽,旬月而告功成,何其易哉!及后海疆事起,授钺分麾,莫能御侮,盖所当坚脆不同,而胜之不可以狃也。杨芳一时名将之冠,差知彼己,武并从擒张格尔,以伍卒跻列,异数也。其二,著书立说,颇有成就。杨芳虽戎马五十春秋,亦擅文墨,工诗对,善书画,与当时的著名文学家、诗人龚自珍、魏源、张琦、徐松等结为好友,互赠诗联。著有《果勇侯年谱》、《平平录》十卷、《征西笔记》五卷和五言古诗七百三十首。曾书有行书七言联"天墀礼乐"三千字,海国鲲鹏“九万风”,笔力劲健。贵州省
清代果勇侯杨芳的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