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股份合作制改革研究 1股份合作制的含义股份合作制是组织形式上的混合所有制和基本性质上的的集体经济形式,它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新的企业组织形式,兼具股份制和合作制的某些特点。它既实行资本联合,又实行劳动联合;既实行按资分配,又实行按劳分配。在集资方式上,它不像股份制公司那样面向社会公开募集股份,而是仅向组织内部成员募集股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股份合作制改革发端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目的是为了解决土地分散经营与农业现代化、分户经营与产业化、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农村股份合作社的产生是自下而上的诱致性制度变迁结果,是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基础上的“统”,是我国农村经济市场化过程中农民做出的一项伟大的制度创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股份合作制改革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但由于、人们的思想认识等原因,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股份合作制改革仍处于试点阶段,尚未大规模推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股份合作制改革的诱因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自身原因现阶段我国农村存在三大组织:村民自治组织,即村委会,党的基层组织,即村支部,以及发挥经济职能的农村集体联盟经济组织。但从现实中来看,在我国农村尤其是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有名无实,不能切实发挥应有的经济功能,其地位往往被村委会或村支部所取代。可问题在于,村委会或村支部是政治组织,没有很强的经济功能。为了切实发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作用,带动农村经济增长,有必要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进行改革。从南海、重庆等地区的实践来看,股份合作制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改造的一个首选方向。农业科技水平的发展及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农业科技水平和机械化程度近些年得到迅速提高。过去人们收割玉米需要先把玉米连根割断放到地里,然后全家都一起在地里掰玉米,掰完之后还要装运到家里存放起来,之后还要将秸秆的根挖出来再进行耕地,种植下一拨农作物。如此一来,既耗费时间,又耗费人力,五亩地通常需要四五个人忙活一周甚至更长时间。现在有了大型收割机和旋耕机,五亩地只需要一两个人工作一天就能把收割、耕地等一系列农活做完。农业科技水平的发展和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大大解放了农村的劳动力,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被解放出来的劳动力往往选择进城务工或者创业,不愿再以务农为主业,对土地的依赖性大大减弱。而且务农收入相对于从事二、三产业来说收入偏低,且较为辛苦,农村的物质水平和文化水平与城市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务农在很多地区被看做是“没出息”的表现,因此,特别是对于80后、90后的农民来说,不愿意再“面朝黄土背朝天”。这样土地流转率就会大大提高,从而为实行土地的股份合作提供了时代契机。农地零碎化现象严重在以往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村集体划分给各家各户的土地并不是成大片的,而是根据家庭人口数量、土地质量、土地位置、所属生产大队等因素划分,目的是为了公平,但是却忽视了效率。这样就使得每户仅有的几亩地分散在村庄四周的各个角落。笔者家里有亩农田,村东北方向有5亩,村东南方向有2亩,村正南有亩,村西有3亩。这样耕种起来十分不便,用大机械耕种这10多亩地需要东跑一趟西跑一趟的,本来一天就能干完的活儿可能实际需要两三天,而且地块小的土地大机械根本就没法使用或者根本就不愿意过来。严重的土地零碎化大大降低了耕作效率,增加了耕作成本,不利于土地的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政策诱因党的十八届三中
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股份合作制改革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