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医改背景下医院全面预算管理模式的探讨摘要:本文以预算编制为切入点,多角度探讨公立医院全面预算管理问题,通过分析某三甲医院的全面预算管理实际运行情况,探讨如何建立以成本费用归口分级管理为核心的三级预算管理体系。进而提出,将全面预算管理与成本控制、绩效考核等相结合,提高医院的医疗质量、运营效率,促进医院健康、可持续发展。下载论文网关键词:新医改全面预算管理模式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医改既给医院发展带来新的挑战也带来了机遇。要想充分降低医疗成本、优化配置资源、强化可持续发展能力,就必须不断推进医院预算管理的改革,同时这也是新医改的主题。医院现行的粗放式预算管理模式的局限性越来越凸显,对医院的发展也是极大的限制,因此推进全面预算管理,并逐步实现精细化是大势所趋。本文根据某市三甲公立医院实际预算管理情况,通过对预算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剖析,借助于资料收集、实地调查和分析研究,进行全面预算管理精细化模式的探讨。一、DY医院在全面预算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分析一是预算编制不完整、不科学、缺乏论证,预算指标之间不对称。医院把预算认为仅是财务科的业务,财务科闭门造车,缺乏其他业务部门的配合。财务人员根据上年度数据,乘一个增长率就是新一年的预算。正是因为编制方法中存在的漏洞和滞后性,偏离了医院实际水平,各个部门之间没有交流,编制预算时与医院发展计划、发展战略相脱节,缺乏操作性。通过调查发现,整个医院预算编制时只有财务科一个部门参与,且财务科的人数有46人,其中门诊收费处和住院收费处为32人,但参与预算编制的只有2人。二是粗线条的“增量预算”的方法进行预算编制,加大了医院的管理难度,采取一刀切的方法,鞭打快牛,挫伤科室积极性,也缺乏合理性。预算指标的数字间有违逻辑关系。如在门诊收入既定的条件下,门诊人次与门诊人均费用这两者之间是反比关系,住院病人和住院费用也是如此。预算指标之间不对称,关联因素应当包括就诊人数、就诊费用、出院人数、出院费用。医院内部床位数量,出院病人所占病床数,出院病人人数,出院病人平均住院日,病床周转率之间相关联的因素,不能简单粗暴地粗线条预算,未考虑指标之间的关联性。三是缺乏科学有效的执行预算管理,缺乏规范性。该院一直都是由领导来进行预算管理的审批,审批过程中缺乏充分考虑,且预算管理的执行过程当中,没有对应的监督和管理人员,所以预算执行缺乏规范性。四是全面预算管理沦为一纸空谈,预算执行分析不完善。预算编制与实际情况相脱节,不能正确反映医院整体运行的实际情况。五是未建立全面预算的监督检查制度,预算执行无约束性,随意性较大。预算控制手段未实行信息化。预算编制后并没有预算考核程序,故预算只停留在表面上。对预算执行情况缺乏分析,没有按照预算完成率进行绩效考核,导致预算执行的随意性。二、DY医院在全面预算管理方面的具体做法 1995年9月,该院与另一所市级医院合并重组,医院曾一度陷入资金匮乏、设备陈旧、收不抵支的困境,以及人多债多的局面,在职工、政府以及社会中造成了非常不好的影响。在举步维艰的时候,2012年,针对全面预算管理该院进行了一定的创新和改革,并设立了相应的预算管理部门,以使预算更加科学合理。(1)建立三级预算组织体系。医院根据具体情况,首先构建由“预算管理委员会、预算管理办公室、预算专职管理部门和
新医改背景下医全面预算管理模式的探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