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伤寒杂病论.ppt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171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7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71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第四节:中国封建时代的科学技术 (下)四、实用科学五、西学东渐六、李约瑟问题七、;;、数学、医学和农学的重要成就及其相对于古希腊科学的特征;“李约瑟悖论”的涵义及其探讨这一命题的重大现实意义。、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皇家的需要,农业社会的需要,是推动我国古代天文学发展的主要动力。皇家垄断天学,禁止民间私习。天学享有很高的地位,不仅敬授人时,而且揭示天行之道。我国古代天文学的成就大体可归纳为三个方面,即:天象观察、仪器制作和编订历法。特点是不以宇宙理论见长,而以积累观测为主。、系统的天象观测记录我国最早的天象观察,可以追溯到好几千年以前。据文献记载,远在四千多年前,尧帝时就设有司天官。在我国河南安阳出土的殷墟甲骨文中,已有丰富的天文象现的记载。公元前十六世纪中载,他们相继留下的关于太阳黑子、彗星、流星、新星、日珥、日月五星的记事以及各种星图、星表,内容丰富,年代连续,其中许多还是世界上最早的记录。这表明远在公元前14世纪时,我们祖先的天文学已很发达了。观察仔细、记录精确、描述详尽、其水平之高,达到使今人惊讶的程度,这些记载至今仍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系统的天象观测记录:太阳黑子彗星流星超新星日珥最先发现太阳黑子世界上公认中录了太阳黑子。早在殷商甲骨文中就有与太阳黑子有关的记载,有学者认为,甲骨文“日”字中的一点(⊙)就是表示太阳黑子。目前公认的世界上最早的太阳黑子记录,是《汉书·五行志》中“汉成帝河平元年三月乙末,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的记述。据太阳物理专家考证,这是公元前28年5月10日的一次太阳黑子记录。比欧洲早了1500年。彗星的观测记录中国对彗星的观测和研究已有四千多年历史,拥有世界上最早、最完整的彗星记录。我国古代称彗星为"星孛",《春秋》上记录了鲁文公十四年(公元前613年)出现的彗星:"秋七月,有星孛入于北斗。"这是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哈雷彗星是一颗周期彗星,每76年出现一次,从鲁文公十四年开始到清代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止,哈雷彗星出现过31次,每次出现,我载我载。商代甲骨卜辞中就记载了大约公元前十四世纪出现于天蝎座α星附近的一颗新星。《汉书·天文志》中记载有:“元光元年五月,客星见于房。”这记录的是公元前134年出现的一颗新星,这颗新星是中外史书中均有记载的第一颗新星,与其他载不仅写明了时间,还写明了方位,因此法国天文学家比奥在著《新星汇编》时把《汉书》的记载列为首位。自商代到十七世纪末,我载了新星、超新星约90颗左右,其中大约有12颗属于超新星,这么丰富而系统的历代新星爆发记录在世界各国中是独一无二的。金牛座蟹状星云———被誉为“中国新星”、精密的天文仪器创制我国古代在创制天文仪器方面,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创造性地设计和制造了许多种精巧的观察和测量仪器。我国最古老、最简单的天文仪器是土圭,也叫圭表。它是用来度量日影长短的,它最初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已无从考证。西汉的落下闳改制了浑仪,这种我国古代测量天体位置的主要仪器,几乎历代都有改进。东汉的张衡创制了世界上第一架利用水利作为动力的浑象。元代的郭守敬先后创制和改进了10多种天文仪器,如简仪、高表、仰仪等。

伤寒杂病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71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薄荷牛奶
  • 文件大小6.57 MB
  • 时间2019-02-01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