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优秀教师的主要迹.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优秀教师的主要事迹说起成绩、表彰,刘志刚轻描淡写,不愿“纠缠”;说起生命中的故事,刘志刚却是滔滔不绝。其实,用不着撕掉神话和外衣,本来他的生命就犹如抛出去的铁饼,掷地有声……   一、英雄不问出处   1963年7月,潮汕平原的一户贫困家庭诞生了一个名叫刘志刚的孩子。   谁可以为一个孩子诉说苦难奔流奔流,那滔滔的韩江水,是潮汕平原的留声机。它记录下一个孩子多磨难的童年——冬天穿着爷爷留下的破棉袄;晚上干手工活到十二点,第二天还要起早摸黑准备上学。一个十三四岁的孩子,肩上横着一条扁担,却是七八十斤重,还要跑到几十公里外的地方去施肥。甚至,他还用笼子挑捡猪粪,卖个低贱的价钱来养活自己。这就是童年的刘志刚。   1980年,刘志刚作为韩江东岸唯一考上大学的农村孩子,震惊了当地民众。当时唯有胆量大和信心强的人才敢报考大学,更多的人都是选择报考中专。然而,从此“大江东去我独西”,他跑到粤西的湛江水产学院,一呆就是三十年。其实,三十年前,一个小小的标点符号阴差阳错地改变了刘志刚的命运。   临近大学毕业,刘志刚面临就业方向的选择。那时,家里发来一份六个字的电报:“留校远省厅好”。由于家境贫穷,本来想表达“留校远,省厅好”这样意思的,便省略标点符号。然而,刘志刚却理解成“留校好,且远远在省厅之上。”本来,刘志刚也是打算留校工作的,这更加坚定了他这样的选择。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后来,回到家中,家里人才知道刘志刚并没有选择在广东省渔业厅工作,而是留在了湛江水产学院。就这样,一个标点符号,改变了刘志刚人生的轨迹。从攻读学士学位到以后的毕业留校任教、科研开发,刘志刚学习工作的地方都是在广东海洋大学。   1987年,刘志刚在养殖场认识了他生命中的另一半。由于当时生活比较拮据,刘志刚给对方的婚姻聘金只有十块钱,而且是很不好意思地叫别人拿过去的。然而,女方送过来的却是一百块钱的婚姻聘金。这给刘志刚当头一棒。他想,拥有一身知识,怎么就两袋空空呢于是,刘志刚痛下决心,决定干一番事业。然而事业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为了节约经费,育苗池简陋低矮;为了观察贝苗,刘志刚几乎每次都匍匐进去;为了贝苗育出后适于生长,他采用冬季育苗,时常在除夕还蹲在池边守候。   二、说起北部湾,一个绕不过去的人物   1996年,刘志刚引进新贝种,在南三岛试验,然而一场17号台风,让这一切心血几乎毁灭殆尽,损失十多万元。第二天,在极力搜救下才找到幸存的几笼贝苗,但总算是保住了科研成果,避免了颗粒无收。2003年,投资一百多万的扇贝养殖产品在一场强风暴下,被刮向大海,以致亏损了七八十万。台风刮起的漩涡,在刘志刚心中隐隐裂痛。然而,他没有悔恨自责,而是在思考着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是管理问题还是技术问题为什么我不能赶在台风之前就收获呢”后来,刘志刚才知道,既不是管理问题,也不是技术问题,而是在与购买商洽谈价格时,双方争执不下,在展开拉锯战的同时,却把台风“拉”来了。   刘志刚,枕着涛声长大的孩子,并没有被磨难压倒,拼搏的热情也没有减少。他像其他潮汕人一样富有冒险坚韧的精神。由于长期与风浪搏击,在海洋文化的熏陶下,潮汕人的思维是流动的,他们相信“爱拼才会赢”。而刘志刚也用行动证明了,什么是潮汕人不服输的劲头。   2000年,中越两国签订协议,对北部湾的领海、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进行划分。一群群以船为家、以捕渔

优秀教师的主要迹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rita291961
  • 文件大小29 KB
  • 时间2019-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