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会月刊·全国优秀经济期刊
阴
关于构建和谐税企关系的理性思考
蒋燕辉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会计学院北京 100120
渊冤
【摘要】本文认为税企关系变革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建立和谐的税企关系,应当以“公共利益为重、为先”为基
本原则,从政府政治体制变革入手,使这项惠民工程取得胜利。
【关键词】税企关系公共财政公共利益
一、税企关系的相关概念体系二、税企关系中“公共利益”主导效应
税企关系的立足点,是从现代企业角度来研究财务公共从社会学的角度讲,为了维护各种关系主体的利益,有效
关系中最为复杂、最具影响力的一种分支关系。因此,税企关解决社会矛盾,应当以“公共利益”为主导。换句话讲,公共利
系的内涵与投资者关系、银企关系、政企关系等一样,共同构益理论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关系理论的核心价值观和政府决策
建了现代企业“和谐关系”,且营造了企业外部的一种和谐社的思想基础。
会氛围。“公共利益”政策影响了社会公平,社会公平又成为解决
但其与一般意义上的财务公共关系又不完全相同。外部社会矛盾的主导因素。鉴于此,公共利益理论就是决定税企关
的财务公共关系只局限于投资者、债权人、新闻媒体及同行间系的主导因素。
的局部经营范围,税企关系则远远突破了这一研究范畴,已不把握“公共利益”理论在税企关系研究中的应用,要从以
再是纯粹的一对一的社会公共关系,而是以公共财政、公共利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公共利益理论应贯彻在政府的政治体
益及社会学的视角,把财务公共关系引入到一个更广泛、更深制改革中。日本作家村上春树曾经把“体制”比喻为一堵墙,
入的社会领域。“这堵墙太高、太强也太冷。”中国在计划经济以前,也曾经是
斯科特·卡特李普、阿伦·森特和格伦·布鲁姆在其经典名“皇粮国税、天经地义”一统天下多年。从某种意义上讲,如果
著《有效公共关系》中引用了美国公共关系协会(PRSA)1992 不改变这种落后的政治体制,就不可能建立一套科学、民主、
年对财务公共关系所下的定义:“财务公共关系,是对影响公正、法制化,以及真正为百姓提供公共服务的政体。第二,公
股东和投资者理解关于公司财务状况和发展前景以及包括在共利益理论的应用,重在对“税收权力的约束”。1994 年分税
它的目标中的公司和股东之间的关系改善的信息传播活动。”制改革使税收管理模式发生了重大转变,1993 年 12 月国务
山东财经大学万晓文教授在《会计公共关系及相关概念概院发布的《关于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决定》,使国、地税
要》中提出,会计公共关系是社会组织的会计公关机构及其税种分离,税种管理更加明晰化。1997 年全国先后实行了“征
人员为了赢得相关公众的支持与合作,实现长期效益的最大收、管理、稽查”三分离的内部控制政策,有效制约了不合理甚
化,通过传播沟通会计信息、协调会计关系、塑造会计形象等至违法的税收征收权力。第三,有效贯彻“公共利益”政策,各
职能而开展的一种会计管理活动。级税收机构,无论是税收决策者还是税收执行人,都应当坚定
所谓“税企关系”是指企业与政府税务部门之间所形成的执行系统化、科学合理的税收信息透明公开制度。税收政策应
关系。这种关系既是一种经济利益关系或公共契约关系,也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让国民收入来源、分配
关于构建和谐税企关系的理性思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