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说.doc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说课稿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数学与应用数学系09数教2说教材教材的地位与作用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的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这一节是在学生小学学过对称的基础上,在学分线的性质定理及逆定理前安排的一节内容。它是前面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也是后面学习中心对称的重要的基础知识。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主要是训练学生初步的审美能力和初步的图案设计操作技能,拓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因此,这一节课无论在知识上,还是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上,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学目标根据本课的具体情况,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制订如下教学目标:经历观察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和轴对称图形,探索它们的共同特征的活动过程,发展空间观念;2、能够认识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并能找出对称轴;3、知道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区别和联系;4、欣赏现实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体会轴对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和它的丰富的文化价值。(三)教学重点、难点本着课程标准,我在认识了本节课教材在整个知识结构中所处的地位,考虑学生认知情况的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及识别。难点: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的区别和联系。关键点:集会理解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说教法根据本节教材内容和编排特点,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采用观察发现法为主,直观演示法、设疑诱导法为辅。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一个又一个带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创设问题情景,诱导学生思考、操作,教师适时地演示,并运用电教媒体化静为动,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逐步推导归纳得出结论,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问题的积极状态,从而培养思维能力。说学法根据学法指导自主性和差异性原则,让学生在“观察一操作一概括一检验一应用”的学习过程中,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使学生掌握知识。说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先拿出一个事先折好的飞机,问学生这个飞机好看吗?通过实物展示,将学生的思维引入到今天要学的内容,给学生一个直观的感受,同时回顾以前的知识。导入新课新课分为三部分讲解,一是轴对称的内容,二是轴对称图形的内容,三是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的区别和联系。第一部分是轴对称的内容,先让学生模仿书上图1-2,先在一张纸的一边滴上一滴墨水,然后对折压平,再重新打开,观察两滴墨水之间的关系。在做实验时要考虑这么两个问题:问题1:你发现折痕两边的墨迹形状一样吗?为什么?问题2:两边墨迹的位置与折痕有什么关系?让学生带着问题做实验,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由于多媒体能够给人一种直观的感受,所以接着我会用多媒体给出一组图形,让学生观察这些图形有什么特征?从而归纳出轴对称的概念,如果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后,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成轴对称,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两个图形中的对应点叫对称点。这里我会格外强调是两个图形。这里也会顺带讲对称轴与对应点,用个小例题找对应点和对称轴的方法,让学生了解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第二部分是轴对称图形的内容,在讲着这一内容时,我首先也会让学生动手剪两个章节开始的两个图形,由于考虑到学生可能不太会剪,我

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说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yj199215
  • 文件大小565 KB
  • 时间2019-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