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委改[2014)1号—共XXXX县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关于深化村(社区)自治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经开区党工委、管委会,各乡镇党委、人民政府,县级各部门: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县委十二届六次全会战略部署,扎实推进我县村(社区)自治机制改革,结合XXXX实际,特制定以下实施意见。—、指导思想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方向,健全村(社区)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机制,深化基层社会治理机制创新,全面提升村(居)民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监督的能力,为建设生态经济强县构建坚实的群众基础。二、总体目标坚持党的领导,尊重和发挥人民群众主体作用,以扩大基层民主自治为目标,力争在2015年底之前全面推行村(社区)自治机制改革,全县各村(社区)普遍建立基层自治组织,初步建立起基层自治工作运行机制。到2017年之前,全县各村(社区)全面建立起完善的村(居)民自治机制,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依法自治”的基层社会治理格局,实观村(居)民民主法治意识普遍增强,自己管理自己的事务、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自己承担自己应承担的社会责任能力普遍提升,基层社会秩序更加安定有序,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满的目标。三、主要任务和工作措施(一)规范村(居)(居)民代表的推举程序。村(居)民代表由村(居)民书面推荐、依法选举产生。村(居)民代表原则上需长期在家,且热心公益事业、具有履行代表职责的相应文化水平和道德素质。村(居)民代表数量应根据实际确定,每名村(居)民代表所代表的村(居)民原则上不少于5户,不多于15户。(居)民代表联系群众制度。每名村(居)民代表分户联系本村(居)群众,及时听取、收集、反映所联系户对村(居)务管理、经济社会发展、民生改善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传达村(居)民代表会议和村(居)民委员会的有关会议精神和工作安排,督促所联系户完成在集体中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做好服务联系群众的其他工作。各乡镇每年至少组织村(居)民代表集中培训2次。(居)民代表会议议事制度。建立重大事项由“村(社区)党支部提议、村(社区)两委商议、村(居)民代表讨论决定、村(居)委会执行、村(居)务监督委员会监督”的良性互动机制。每次召开村(居)民代表会议前,村(社区)党支部应提前3个工作日把提议的议题告知村(居)民代表,由村(居)民代表走访联系的户,充分征求村(居)民意见:并由村(居)民代表将收集的意见提交村(社区)两委商议、党员代表大会审议后,由村(居)民代表会议或村(居)民全体会议决议通过,交村(居)委会执行,村(居)务监督委员会负责监督,最后由村(居)委会公开决议内容和实施结果。(居)民代表。村(居)民委员会可根据村(居)民代表履职情况或村(居)民联名提议,及时依法组织罢免长期不在家、不依法履行职责的村(居)民代表资格,补选新的村(居)民代表。(二)充分发挥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居民公约)。各村(居)要紧密结合本地实际,按照“宣传发动、讨论修改、审核把关、表决通过、乡镇备案、组织实施”的程序,围绕生产生活、邻里纠纷、社会治安、村容村风等方面,制定完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明确约定“什么不可为”、“违反后怎么办”。城市小区(院落、楼栋)还可结合实际制定小区(院落、楼栋)自治(管理)规约。每年年终,各村(居)可根据实际需要组织村(居)民会议,对村规民约(居民公约)进行修订完善,不断增强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居民公约)宣传教育。各村(居)要通过广播、公开栏、坝坝会、张贴入户、面对面入户宣传、文艺表演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广泛开展宣传教育,确保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居民公约)的监督执行。各村(居)要建立村(居)民遵守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的考核评价制度,由村(居)委会成员、各村(居)民小组长及村(居)监督委员会成员组成村规民约(居民公约)执行考评组,设立违反村规民约(居民公约)黑名单,采取批评教育、赔礼道歉、赔偿损失、公开点名、广播检讨、上村(居)民法制学校学习、限制参加集体活动、捐献公益事业建设资金等方式对违厌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的村(居)民进行教育处罚。(三)深化村(居),实现金方位公开。村(居)要按照统一要求建立村(居)务公开目录,凡是群众关心的、有疑虑的、想知道的,如城乡居民低保、大病救助、财务收支等,都由村(居)民委会定期向村(居)民公开,并接受监督委员会监督考评。村(居)账务收支按日记账,逐笔明细,支出的每笔费用必须经村(居)务监督委员会主任审核、村民委员会主任签
深化村(社区)自治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