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姓名李艳敏单位林州市实验幼儿园联系方式2013年06月家园合作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摘要】《3—6岁幼儿发展指南》中指出,家长是家庭教育的主体,不少家长仅仅重视有形教育,而忽视了行为习惯的培养和良好品德的教育,从而使幼儿养成了不良的行为习惯,在家和在幼儿园是截然不同的两个人,事事以“自我为中心”,不能也不会考虑或关心他人。所以,必须提高家长的认识,家园合力,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关键词】家园合作,行为习惯,发展指南通过学习《3—6岁幼儿发展指南》我们认识到,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仅在幼儿园里培养是远远不够的,在家庭也应严格要求,这需要家庭与幼儿园的合力,幼儿园与家庭是一车两轮,必须同步调,同方向。一方面,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坚持不懈地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在幼儿园形成的行为习惯在家里得以巩固和发展。另一方面幼儿园也要多向家长宣传科学的教育方法,提高家长的参与性,采用多种方法,家园合力,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一、幼儿行为习惯表现的差异(一)幼儿园中幼儿行为习惯的表现礼仪教育方面,早晨看见老师喊老师早,下午放学时和老师再见;生活卫生习惯方面,饭前便后洗手,饭后要漱口,保持正确地姿势,安静地入睡;生活自理能力方面,会独立地穿脱衣服,放在固定的地方,会系鞋带,会帮助成人做力所能及的事,如发碗筷;劳动方面,管理自然角,坚持值日生工作,,认真擦自己坐的小椅子等等。(二)家庭中幼儿行为习惯的表现以“自我为中心”现象严重,幼儿对待家人或客人没有礼貌,看电视的时间太长,不爱劳动、事事以我为中心,不能也不会考虑或关心他人,与同伴经常争抢玩具甚至动手打架等。二、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3—6岁幼儿发展指南》中五大领域的培养目标,非常强调幼儿爱好的激发和习惯的养成。由此我们可以认为:幼儿教育的主要任务不是知识教育,而是养成教育;幼儿教育的主要目标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养成习惯。实际上,培养习惯不仅是幼儿教育的任务,而是整个基础教育阶段的任务。很多专家对此有过精辟的论述。我国闻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凡人生所需要的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六岁以前是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培养的好,那么习惯成了,不易改,倾向定了,不易移,态度绝了,不易变。”美后得出结论:几乎没有一位名人在儿童早期未曾获得良好的教养。总之,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婴幼儿时期最该培养的,这才是根的教育。可见幼儿从小养成行为习惯非常重要,幼儿期正是培养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期。在幼儿期,幼儿的自主性已经开始发展,独立活动能力增强,肢体活动趋向随意准确,灵活,是形成各种技能,学习各种习惯的好时机。在生活学习交往活动中,幼儿进行着不知不觉地反复的练习,积累着各种各样的习惯,这时,如果成人不提出合理必要的要求,不注意对幼儿的有关行为进行控制,完全可能使孩子养成恶习。就如著名的教育学家叶圣陶所说:凡人生所需支重要习惯性格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因此要抓住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期,来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为幼儿的成长提供必备条件,为幼儿一生的发展大好坚实的基础。幼儿时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也意味着全民素质的提高。比如说:一个人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各方面都非常优秀,从传统角度来看,应该是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因此,我们可以说个人素质是
家园合作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