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列宁墓的变迁.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1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列宁墓的变迁

在几代中国人心中,对俄罗斯首都莫斯科的红场大都有一种特殊的情感。
红场,也就是俄罗斯的“天安门广场”,不过,看上去,却没有想像中那么大,它呈长方形,总面积9万平方米,大约只有北京天安门广场的五分之一大小。其地面全部由方形小条石铺成,显得古老而神圣。红场是莫斯科历史的见证,也是莫斯科人的骄傲。
笔者原以为红场是前苏联“十月革命”之后取的名字。因为红色象征革命,苏联的军队就叫“红军”。后来又听说,由于红场旁边的克里姆林宫的外墙、塔楼都是红棕色的,所以把这个广场叫做红场。
这一回亲临其地,我才明白,原来红场本来就是这个名字。红场的俄语含义一是“红色的”,二是“美丽的”,三是“明朗的”。在15世纪末,红场原本是克里姆林宫前的一个贸易市场,其名字最初的意思为“美丽的广场”。这一名字就流传至今,译成中文时,译成了“红场”。
站在红场上,一种历史感在我心中油然而生。
红场,曾经有过多少次激烈的战斗,曾经有过多少次残酷的杀戮;
红场,曾经有过多少次示威游行,曾经有过多少次群众集会;
红场,曾经有过多少次雄壮的检阅,曾经有过多少首脑在这里招手,从沙皇到斯大林,从赫鲁晓夫到叶利钦再到普京……
尽管,俄罗斯一次又一次改朝换代,红场依然还是红场。
1917年11月7日,在圣彼得堡爆发了“十月革命”。在莫斯科,布尔什维克的赤卫军与沙皇禁卫军展开争夺克里姆林宫的战斗,鲜血染红了红场。
最令人难忘的是1941年11月7日,莫斯科铅云低垂,纳粹德国数十万大军兵临城下,德军先遣营从望远镜中已经能够看到克里姆林宫外塔楼的尖顶和红星。纳粹党的机关报《人民观察家报》也留好了头版,准备报道攻克莫斯科的消息。就在这一天,斯大林在红场举行盛大的阅兵式,纪念“十月革命”24周年。寒风瑟瑟、红旗猎猎,苏联红军官兵们肩披雪花,列队走过红场,从这里直接浩浩荡荡地奔赴前线。悲壮,一如那句传遍战场的誓言:“俄罗斯虽大,我们却无处可退,因为身后就是莫斯科。”一番浴血奋战后,德军从莫斯科城下败退而回。
1961年的一个深夜,赫鲁晓夫下令悄然从红场的列宁墓中移走斯大林遗体。
戈尔巴乔夫曾在红场发表演说,鼓吹他的“改革与新思维”。
叶利钦也在红场接受群众的欢呼,庆贺他当选俄罗斯首任总统……
一部红场史,就是一部俄罗斯史。

一到莫斯科,我第一个想去的地方,就是红场上的列宁墓。
可到了红场才知道,列宁墓只在每周三、周四上午的10点到11点,每周六下午的13点到14点开放,接受游客的瞻仰。周一、周五不开放。不巧,那天正是周一,一道铁栏杆把行人、游人远远地挡在了栏杆之外。
第二回去红场,总算是列宁墓对外开放的日子。
铁栏杆外已经排起了长队。由于按照规定在列宁墓内不准摄影、摄像,我只能以非常遗憾的心情,通过安全检查,走向列宁墓。
列宁墓是下大上小的梯形建筑,用方形的红色花岗岩、斑岩以及黑色的拉长石砌成的,显得庄严大方。陵墓上刻着金色的俄文字母АEHИH(列宁)。
现在所见的列宁墓,是第三次改建而成的。
列宁于1924年1月21日18点50分,在莫斯科的高尔克村带着遗憾溘然长逝,年仅53岁。为了缅怀这位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苏联政府决定在莫斯科红场修建列宁墓,永久保存列宁遗体,供苏联和世界人民瞻仰。
最初的列宁墓是临时性的。在列宁去世后的第三天,用木料在红场上搭起的一座方形的陵墓,供人们悼念。这年8月,列宁墓对外开放。
木质的墓毕竟不是永久性的。1925年底,苏共中央决定修建永久性的列宁墓。
有着“苏联人民建筑师”光荣称号的阿·舒舍夫出色地完成了列宁墓的建筑设计工作,他在一夜之间便绘出草图,并得到各界的一致认可。在苏联,重要建筑物像这样一次性完成设计工作是十分罕见的。
阿·舒舍夫设计的列宁墓,质朴而厚重,体现了列宁朴实的作风,其外形、颜色、建筑风格也与红场建筑融为一体。
列宁墓两侧是观礼台,后面是检阅台。在举行群众集会时,在检阅游行队伍时,领导人就站在这里。这儿,站过斯大林,站过赫鲁晓夫,站过勃列日涅夫,站过戈尔巴乔夫,还站过叶利钦,也站过普京和梅德韦杰夫。
我来到了列宁墓的入口处。列宁的遗体被安放于地下,从入口处通往地下的通道是黑顶、黑墙,连台阶也是黑色的。只有几盏小灯,射出微弱的光线,让人依稀看见脚下的台阶。从阳光灿烂的红场,一下子走进全部黑色的通道,仿佛来到另一个世界。
除了轻轻的脚步声之外,陵墓内一片静穆。
顺着黑色大理石台阶一步步走向地下深处后,我的眼睛渐渐适应了黑暗,才看见在通道的拐弯处伫立着表情严肃的卫兵。
拐弯之后,我便进入大厅。大厅的顶、地、四墙,依然全部用黑色大理石砌成。除了正中一盏明亮的大灯之外,四周只有幽幽的小灯。
大灯照

列宁墓的变迁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kisuamd347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