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什么拯救你——我的成长——参加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之《骨干教师再成长》报告心得一个等待别人搭梯子的人,除了失望之外,剩下的就是绝望。真正搭梯子的人正是你自己,你的头脑,你的手脚,你的能力!——皮鲁克斯(美国)的《拯救自己从何而起》1月8日下午,新乡市中学退休老校长、特级教师赵来运给我们做了一场《骨干教师再成长》的报告。这是一场最朴实、最引人深思的报告。报告从我们熟知的、教师成长必需的读书、思考、研究、写作四个角度来讲述。虽然整个过程平铺直叙、深入浅出、没有任何花架子、也没有深奥、难懂的道理,但每个角度又是那么独特,那么有见地。每一方面都直击我们成长中的要害,一语中的,听后感到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众所周知,当前的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到了关键时期和最困难时期。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教师素质成为当前课程改革的“瓶颈”。因此有人对素质教育进行了新解:素质教育就是高素质教师的教育。国家也逐渐认识到教师在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甚至提出专家办学的理念。如果说2008年前国家办教育是为了让孩子能上得起学的话,从2009年开始国家办教育就是为了让孩子上好学。当前袁部长提出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就是为了让孩子上好学。“上好学”除了拥有一流的教学硬件外,最重要的是具有一批高素质的教师,这样才能造就出一批批素质过硬的学生。单从教师培训的经费开支可看出:2008年培训经费为3000万元,2009年为5000万元;2010年则为5个亿。做一名成长型的教师是国家的期望、社会的需要、学生的期盼。对学生最大、最好的责任感,那就是尽快地发展自己,使自己成长为一名成熟地、具有专业水准的教师,做一名成长型的教师。《学会生存》一书中也说到:“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他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相互影响、讨论、激励、了解、鼓舞。”拿什么来拯救我的成长呢?赵来运老师的一席话使我顿然醒悟。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他告诉我们:教师的成长必须去读书、思考、研究、写作。同时要扪心自问:有没有自己的“真兴趣”;有没有自己的“真信念”;有没有一个“好心境”(“虚空、虚静”)。让读书伴你成长读书不一定成长,不读书一定不成长。我们在成长过程中不少人有这样的困惑:“读了不少书,但进步不明显。”为什么呢?赵老师说读书有三个状态:一是饥饿的状态:就是读书的激情。从激情到平静,再从平静到激情。这就是读书的常态。二是思考的状态:先读进去,再想开去。三是“神读”的状态:“神读”就是不仅能领会书中的精髓,还能融进自己的创见,自成一家之说。并把自我灼见展露出来和大家共享。比如有人重读《皇帝的新装》,却读出了这样的收获:“离真理最近的,是孩子的心灵。当孩子长大了,就戴上了面具。是谁给戴的?是成年人。直到退休之后,才逐渐把面具摘下来。有的人一辈子没戴面具,他们是天才,是伟大的科学家和艺术家,在他们身上几乎看不到偏见的影子。他们率真地活了一辈子。”有人从国歌歌词里读出“民族性格”。一次他听到:“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这句歌词时,就写下了:我们是一个“只有不得已才冒死反抗的民族”,从来不“
拿什么拯救你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