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论文题目:亚里士多德符合论真理观浅析课程名称:西方哲学专题研究姓名:郭瑞芳专业:美学学号:36亚里士多德符合论真理观浅析摘要:亚里士多德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是西方哲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他一生致力于追求真理,开创了逻辑,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求真的工具。关于真理问题,亚里最早从符合论的立场出发看待真理的性质,他的这种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当然他的符合论在某些方面也存在局限,后人也在对他的不断批评和继承中对真理问题的认识更加深刻。关键词:符合论真理主体客体理性感性一、亚里士多德真理的内容亚里士多德有一句名言:“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这也是他不懈追求真理的最嘹亮的口号。在西方哲学史上,亚里士多德提出了符合论的真理观,是最早从符合论的立场看待真理问题的。他在《形而上学》中指出:“每一事物之真理与各事物之实是必相符合。”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33页……“凡以不是为是,是为不是者,就是假。凡以是为是,以假为假,就是真。”亚里士多德:《范畴篇·解释篇》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46页根据他的理解可以看出,符合论在其最初的意义上,表达的是一种认识与对象、思想和实在之间的契合关系。命题或判断是对客观事物的性质、状态或关系的描写或陈述。它们的真假取决于它们是否与对象符合。真理就是命题与相关的事实之间的一种对应的符合关系。或者像黑格尔所说的:“真理的通常定义是真理是观念和对象的符合”。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二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57年版,301页这样,符合论的真理观其实就是:主体观念和观照对象的契合即为真理,而亚里士多德的真理观内容其实是更加丰富的,他的真之符合论思想主要是以下两点。首先,他认为真理是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他反对“天赋观念说”。亚里士多德认为,没有这些客观对象就没有认识,而没有对某一对象的认识,该对象却可以很好地存在。认识上的真与假,由客观对象所决定的,其标准在于我们的认识是否与客观事物相符合,他举例说:“并不因为我们说你脸是白的,以你脸才白,所以只因为你脸是白,所以我们这样说才算说得对。”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191页。所以,那么在他这里,知识的对象即客观事物就比知识本身存在的更早,因为通常我们获得的总是对已经存在的事物的知识,所以“用不着说,并没有什么先前就有的前在的知识。……如若说知识也许是与生俱来的,那么我们对诸科学中最强大的科学却毫不知晓那就奇怪了”。不是主观认识决定客观实在,而是客观实在决定主观认识。这就是亚里士多德判断真理的标准,也是他符合论真理观的典型说明。既然正确的主观认识是与客观事物相符合的,那么,主观认识在逐步深化过程中,只有最终与客观实际相相符合才能说达到了真理。这与柏拉图认为真的知识只存在于理念世界,现实世界没有真实性的唯心论观点是截然相反的。第二,亚里士多德的真理是对事物本质和普遍必然性的认识。知识有两类:一类是对特殊的认知,即感觉经验,一类是对普遍必然的认知,即理性认识。而要知道个别事物主要通过感觉要,但感觉经验充满偶性,是不能提供真理性的认识的,只有靠理性能获得真理。因为只有理性认识了本质和普遍必然性才能真正认识该事物,从而将它与其他事物区别开来。亚里士多德的符合论真理观还透露出了一层意思就是,
亚里士多德的符合论真理观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