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如何处理欲望与学佛的关系.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如何处理欲望与学佛的关系(1223北大讲座节选)高七师生活的动力可能跟学佛所标榜的追求矛盾,如何处理这个问题?青年人学佛有个普遍问题存在,就是如何处理好欲望与佛教的关系。其实,我在前面讲的“悲智自然增明”里面,已经说清了这个问题。就是说我们佛教徒做事的观点、方法,是以情感来做事?还是按道理来做事?处理好这个关系,也就处理好欲望与佛教的关系了。昨天,我参加了高中同学的聚会,来的人很多。有些同学,一年可以挣5千多万;有的同学,只是安份于自己的工作。但是我发现有个问题,那个挣5千多万的人,浮躁!比较烦恼,心理压力很大。我们分析,如果他没有这么大的压力,没有这么大的欲望,他不可能付出这么大的努力,去挣5千多万。我们希望他想得开些,既有钱,有事业,又很快乐、轻松,这是一种理想状态。实际上,有这种可能吗?也有!但很难!也就是说,既要保持生活的欲望,又要把这个欲望净化,而不是压制。我们对待欲望有个方法:就是净化欲望!这个净化,不是让欲望小,不是压抑它;欲望小了,生活没有动力,生活就消极,这是必然的一个因果链。那什么叫净化呢?也就是过去说的善法欲。但这个概念太枯燥,什么叫善法欲?——为了普度众生,我们要修行,要身体力行。但是这个目标,太高太远。准提理念提倡我们一切的成功、名利,都是为了佛教而显现,所有的成功都是为了佛教的显现,这才是具体的善法欲。,洛克菲勒,他们都是很大的慈善家,是社会慈善基金的大赞助者。他们对社会作的贡献大不大?很大!如果我们佛教徒也显现如此的富贵与成功,对佛教的贡献也很大。但这都是理想,我们听时候觉得很对;但是不会有很多能做到——因为我们往往撕断了缘起。什么缘起?我们个人的缘起!说到社会,社会这个概念太过于空泛的;现实中,我们面对的是家人、朋友和同事。在他们眼中,你自己就是佛教,而不是简单的一个人。他们不会说这个佛教,是从高老师这儿认识的、从佛经上认识的。在他们眼中,你就是佛教,就这么简单。你作什么样的人,很重要——你是不是个快乐的人?你是不是有能力的人?是不是能够帮助别人、对社会有用的人?你是不是福慧的、快乐的?这一点,对他们来讲,是很重要的。我们完全可以把自己欲望进行净化。把一个对事业、对家庭幸福、对健康的追求,看作是佛教的一种示现。这叫“以身为法度化众生”。好多人学佛,给家里人带来烦恼,给朋友带来麻烦,不断地拖累同事。大家对佛教的印象,是消极的、逃避的、自私的——你本职工作不干或少干,别人就得多给你承担。这样的话,你给佛教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不为社会创造财富的人,就是在剥削和消耗别人创造的财富;我们还是把人放在缘起中吧!任何时候,你都不要想:我成佛后普度众生!一挥手,别人都成佛。那样真的那样的话,释迦牟尼成佛了,我们为何没成?我们,生活在眼下的缘起中——众生就是家人、朋友、同事。你如何显现?不要认为佛教就是吃斋念佛,在现实社会中,任何事情都是修行。如果你标榜自己是佛教徒,那么,对周围人来讲,你就是佛教,绝对不会有第二个佛教,自己如何示现由自己决定。你看,阿弥陀佛极乐世界都有什么?琉璃铺地,七重宝塔,上面挂着金银财宝。树间风动,声音美妙。宿世因缘,象看电视一样:看一面镜子,前世后世,清清楚楚。为什么极乐世界这样漂亮、这么好?为什么净土不是山洞,而是花果莲池,庭台楼阁?世间的妄念(刚才讲的一念)有两个方向:要么造作众生世间,要么

如何处理欲望与学佛的关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镜花流水
  • 文件大小15 KB
  • 时间2019-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