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关于宗教信仰问题关于信仰问题,我是这样认为的,真正的信仰不是盲目地对某一宗教某一确定观念的狂热迷信,而是建立在理性基础上又超越理性的一种至高精神力量。一个教徒如果不懂宗教的内核精神,不以此精神作为行动的力量,只是一味地迷信或走走形式的话,就不是一个真正有信仰的人;而一个人即使它不信任何教,但如果他有一种精神追求的至高力量支配他的行为的话,那么他就是一个有信仰的人。周认为,真正的信仰不在于你是否信教,信什么教。衡量一个人有没有信仰,主要是看他在精神追求上是否真诚和执著。像苏格拉底就是一个无神论者,但他是一个有信仰的人,他说未经过思考的人生不值得一过,他自己是这样做的,并且教导当时年轻人要这样活着,因此遭到指控,说他扰乱民心,被处死了,可以说他是为信仰而死的。信仰不是一种观念,比如说上帝的观念,信仰实际上是灵魂的一种状态,是被一种最高的力量支配着的状态,蒂利希把这种最高力量称作存在本身。当你的灵魂被这种最高的力量支配着的时候,你就是有信仰的。然而在现代社会中,无信仰已经是一种普遍状态。随着近代自然科学的飞速发展,原信仰体系逐渐崩溃,尼采就说,上帝已经死了。而新的价值体系没有建立。虽然很多人照样上教堂祷告,上佛堂上乡,可是他们大多抱着功利的目的而去,祈求的是现世生活中的荣华富贵,而非出于一种精神渴求的目的。相对来说,基督教比其他教要好一些,功利成分少一点,真实的信仰成分多一点。而更多的人表现的是对信仰的冷漠,对有没有信仰持无所谓的态度,只要现世生活过得好就行了,甚至还嘲笑讥讽信仰,认为信仰是一种过时的、可笑的、没用的东西。因而,当前人类社会正面临着一场深沉的虚无,人们的精神限于一种绝望状态,即所谓的信仰危机状态。尼采在十九世纪末曾经预言,一个虚无主义时代即将到来,它将统治两百年的时间。虽然只是一种预言,缺乏科学的依据,但是确实道出了前景的忧虑,人类社会将在一段很长时间内无法建立一种新的信仰体系。不过,我觉得我们不必悲观,而且信仰体系的建成与否并不妨碍我们个人信仰的建立,从我的理解角度看,信仰不是一种确定的什么体系,而是纯粹属于个人精神方面的事,不必要统一为一种一元化的模式。人毕竟是有灵魂有思想的动物,一定会有对精神的渴求与对人生意义的追问。只要大家永远保持着这样一种渴求与追求,那么其本身就给予了你一种信仰。这里向大家建议哲学,哲学的信仰,不是一种确定的信仰,它一方面帮助你去寻找,另一方面它本身又是一种不确定的东西,是对信仰的一种探索过程,因而可能是最适合当下人的东西。用雅斯贝尔斯的话来说,对于失去了统一信仰的现代人来说,哲学是最好的避难所。冯友兰说,任何一种大的宗教,它的核心部分必然有哲学。,而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宗教的权威会不断弱化,科学每前进一步,宗教便后退一步。但人们在抛弃宗教之后必然要有另一个更高的价值来替代,这个更高价值内容更纯,不掺杂想象和迷信,也就是哲学。所以在将来的世界里,哲学将取代宗教的地位。人不需要宗教化,但是必须哲学化。当人哲学化了,他也就得到了宗教提供的最高福份。因
浅谈关于宗教信仰问题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