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学生正确金钱观——节俭教育成果报告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中“金钱万能”的观念也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学生,如何帮助孩子正确认识和使用金钱便成了刻不容缓的事情。一、成果形成背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的家庭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再加上独生子女家庭增多,部分家长过度关心子女,尽量满足子女的要求,虽然有的家庭经济状况较差,但学生的零用钱还是越来越多了,消费已成了他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这种日常生活必备的知识与技能,经常被学校和家庭教育所忽视,致使不少学生出现消费行为的偏差。据调查了解,有相当一部分小学生对金钱没有正确的认识,不会合理使用。他们只追求享受,互相攀比,显示阔绰。同学之间买文具比档次,买衣服比品牌,家长接送比汽车。因为大部分学生不知道金钱来之不易,需要通过劳动获得。所以当他的消费超出父母所给的零用钱时,他不是想法控制自己的消费欲望,而是向同学借、向周边店家赊帐,还不出来,又不敢回家要钱,于是出现了欺瞒、偷取,甚至被坏人诱骗的现象。以上种种不良的现象不仅影响了学生个人的身心健康和人格的发展,而且影响了学校其他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破坏了学校的教育氛围,对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和谐发展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如何让小学生正确认识和使用金钱的教育迫在眉睫!二、具体案例案例一 我校五年级(一)班的小欢同学过生日时,邀请本班的几名同学去饭店庆祝生日,她不但请同学们吃大餐,还免费为同学们各拍摄了一套艺术照。同学们为了争面子纷纷送给她昂贵的生日礼物。从此后,班里的其他同学过生日时就会纷纷效仿,要求家长订饭店,高消费。如果谁生日时没有邀请同学们庆生,便会遭到同学们的排斥,如果谁送给别人的生日礼物不够贵重,就会遭到同学们的嘲笑。这种攀比现象,严重影响了班级的管理和同学们的学习。案例二六(二)班的王琪同学,她每天都会去学校附近的小卖部买东西,并且出手特别大方,不光给自己买,还经常给同学买,她还“雇佣”同学帮她写作业。老师发现这一情况,找她谈话,她死活不承认钱是怎么来的。问她钱的来源时,她一会儿说是妈妈给的,一会儿又说是爸爸给的。经过打电话询问家长,父母说并没给过她多少钱。后来,经过老师和家长的深入沟通,了解到,她的钱是从家里频频偷拿的,偷盗金额从几十元慢慢发展到上百元。该生的这种行为,对她的健康成长造成了极大地危害。三、实施过程与方法针对小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对金钱没有正确认识,不会合理消费的这种现象,我们在实践过程中采取了以下措施:(一)、开展家长座谈会通过召开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向家长说明学生消费中存在的误区以及培养学生正确金钱观的重要性。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是超乎人们的想象的,家长的一言一行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孩子对金钱的认识和消费观念、消费行为最初主要是来源于家长。很多家长都溺爱孩子,给孩子很多零花钱,孩子可支配的钱多了,就很可能乱花钱。因此,我们多次开展家长座谈会,先让家长转变观念,形成正确的金钱观。其次,让家长了解孩子的消费需要,再给孩子合适的零花钱。另一方面,家长要教孩子管理自己的零花钱,并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培养孩子正确的消费观念,指导孩子的消费行为,帮孩子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要求家长过问子女的消费情况,帮助子女建立现金收支明细账目。有条件的家庭还可以为子女建立储蓄账户。(二)、
案例成果报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