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企业管理的四条“死亡线”.doc


文档分类:管理/人力资源 | 页数:约1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企业管理的四条“死亡线”许继集团是一个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机电企业。最近该集团的董事长王纪年在中国人民大学所作的一次演讲中提出,企业要取得生存和发展必须远离四条“死亡线”。第一条是用人机制“死亡线”。就是一个企业在正常经营情况下,员工的流动和淘汰率如果低于2%,企业将必死无疑,这是企业走向死亡的一个界限。企业里的员工流动不起来,这种静态的沉淀,长期积累的只能是惰性。一些企业的倒闭,实际上就是几十年来计划经济用人终身制积累的惰性总爆发。第二条是分配机制“死亡线”。就是分配当中活的部分(奖金)占全部收入的比例低于15%的企业必死不可。因为奖金是对超额劳动的报酬,你拿出很少一部分来奖励超额劳动者,谁也不去超额劳动,那就只干计划内的一点工作,谁的积极性都调动不起来。第三条是人才素质“死亡线”。在任何企业里,从事研发和管理的高素质人才比例低于企业人数10%,企业就要死亡。因为高素质人才少,知识形不成互相支撑和良性循环的基础作用,留不住人才,人才也不会再来,企业就要衰亡。保持一定比例的高素质人才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条件。第四条是股本结构“死亡线”。就是在竞争领域里的企业,如果你的股本结构是单一的,是纯的(100%),这也是企业的死亡线。所谓股本单一,就是股本结构是纯国有、纯民营、纯外资等。为什么这些企业早晚要死掉呢?因为如果员工不持股,员工没有长期利益也就不会有长期行为。企业里的骨干不持有一定比例的股份,你就得不到骨干们长期为企业工作的激情,企业就不会有更大的发展,国营企业是这样,民营企业也是这样。四条“死亡线”理论使人耳目一新。在目前众多企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时,靠政策、靠扶持、要项目,倒不如扎扎实实练内功、抓改革,不断自我否定,自加压力,把来自市场的巨大压力转化为企业内部的动力。只有这样,企业才能远远离开死亡线,得到稳定健康持续的发展。

企业管理的四条“死亡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在水一方
  • 文件大小15 KB
  • 时间2019-02-12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