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中国农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经验与不足【摘要】改革开放以来积累了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宝贵经验,同时在农村地区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与不足。继续发扬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理论通俗化,理论成果的转化和树立先进典型等先进经验,同时着重提高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素养,提高农民文化素质,把宣传马克思主义与农民的切身利益结合起来。【关键词】农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基本经验不足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由抽象到具体、由深奥到通俗、由被少数人理解掌握到被广大群众理解掌握的过程。马克思主义只有被广大人民群众所理解、所掌握,才能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在实践中发挥巨大的指导作用。在中国,最广大的地区是农村,最广大的人民是农民。而农民的文化素养、知识水平又是社会各阶层中比较低的,根据木桶原理,广大农民阶层对马克思主义原理的认知程度,农民阶层的马克思主义素养,就决定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成效。因此可以说,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地区。一、中国农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经验全面总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尤其是农村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宝贵经验,好的方面、措施加以推广,有所欠缺的方面、方法加以改进,对于进一步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有着至关重要的积极意义。本文将学者们对改革开放以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经验总结做了简单梳理。目前尚没有学者对农村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经验做归纳总结,罗会德和程建军对全国范围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经验做了分析归纳,这些宝贵的经验基本上是适用于农村地区的:罗会德把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宝贵经验概括为以下四条:一是以理论创新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进程;二是以理论通俗化增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对大众的吸引力;三是以理论成果的转化增进大众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认同;四是以典型示范引导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方向。罗会德,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30年的回顾与总结,社会主义研究,2008(6),28-32程建军则对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经验做了如下概括:不断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规律以指导大众化的实践要求;2、积极开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普及以教育大众;3、坚定不移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众;4、积极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通俗化以吸引大众;5、着力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实践以造福大众;6、树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先进典型以引领人民前进。程建军,论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经验,马克思主义与现实(双月刊),2008(3),183-186通过比较可以发现,两位学者对改革开放以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基本经验的概括大同小异,他们都提到了理论创新,理论通俗化,理论成果的转化和先进典型的积极作用。不同之处在于,罗会德将“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规律以指导大众化的实践要求”归入了“以理论创新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进程”,而程建军则把“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众”单列了出来。由此可见,对于新时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经验,学者们的观点比较一致,没有大的分歧。而对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目前还没有公开发表的研究成果。二、中国农村马克思主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