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解杨荫昌《扬州十二胜迹》2010年12月13日《扬州晚报》刊载了杨荫昌先生所绘《扬州十二胜迹》(下称《十二胜迹》)绢本图册的详细报导。12月14日又跟踪报导了《扬州十二胜迹今何在》。两篇报导对扬州十二胜迹画册作了全面解读和赞赏。近来,重读《十二胜迹》,经仔细辨识和考证,晚报所载似有一些遗漏和误读。特将本人了解的相关情况作一补充并求教于各位专家。关于画册成画的年代现保存的杨荫昌画册有两册,一册稍大,一册略小。两册均一图一记,但都未注明成画年代。在大本中共有刘富曾、刘显曾、卞綍昌、陈含光、陈懋森、程善之、左桢、李允卿、卞斌孙、汪锡恩、吴征铸、韩国钧、翁有成、易君左等27位扬州书画界、文化界、政界等社会名流题跋。小本中共有厉松岩、徐国枢、吴用威、哈礼堂、包曙、卞斌孙、鲍娄先、董玉书等10人的题跋。除刘显曾外,题跋均为诗词唱和。大本的题跋时间跨度为戊辰年正月至丁丑年(约1928年2月至1937年)。小本题跋时间跨度为甲子春日至丙子秋日再到壬午年秋(约1924年至1942年)。两册的题跋时间跨度竟达18年之久。杨荫昌从构图、拟稿、画成装裱、请人题记也需要一定时间。再从杨荫昌保存的厉松岩信札中还可看到题记是在成画装裱后抄写的。厉松岩在信中认为“裱工手段不甚佳妙。”又因“缮至碧纱笼处一页,适为催租人败兴,错落一行未免功亏一篑,用特着人送阅,即请饬匠设法重裱,如能连同竹西亭下月明桥一页一并换去最好……”可见,在抄录题记中尚有返工。仅厉松岩抄录题记就从第一年夏日抄至第二年秋。题记完成后,才能请各社会名流题跋,因此可以断定《十二胜迹》成画时代应在1922年至1923年间。杨荫昌时年32至33岁间。关于画册题跋的时间为什么会达十八年之久,从杨荫昌保存的信札中,有关画册题跋的信函也可得到一些其解和证实。比如,方裕庆的题跋,在他那里就搁置了很长时间。他在回函中,就此表示歉意“尊件藏之箧中久矣,久不交卷,非不知罪,只以弟文词芜浅,字犹恶劣,恕轻率下笔,致污鸿宝,且诸天神聖题词在上,小丑何敢登场现形猥陈。敦迫再三,遂不得终于藏拙,兹呈芜句四绝,俚俗无状。”又回函道:“罪过之至,尚乞鉴原,谨此奉赵。”在请友朋题跋中,也有因遭婉拒而耽搁时间的,如陈培寿在回函中称:“吾乡善青绿者,张夕庵司马后寂察无人,晚觏吾子,足为艺林之楷模。属题句,匆率操翰正恐不堪鳌戴(笔者注:即不堪重托之意)耳。”借题跋向杨荫昌求画者也有之。如戴冠瀛在回函中称:“大册经陈、程(笔者注:指陈懋森、程善之)两公题好,弟亦附书数行于后,兹特奉上。惟两公极羡法画,有暇祈各绘一箑(笔者注:即一扇面)赠之,亦所以联翰墨因缘也。”方裕庆在送回题跋的函中,也有求画之请:“弟前见公画两长卷及此册,画法精妙,不禁五体投地,又不免起不良之心思,欲乾没而又不敢,兹附呈小纸一幅,倘蒙先生公暇,随意挥洒见赐,使尝一臠之珍,以慰垂涎欲滴之馋吻,则感甚。”如上所举,文人间之交往,多凭笔墨往来,不如现在有电话、短信,乃至汽车直达那么方便。题跋之费时可见一斑了。关于杨荫昌绘制《十二胜迹》景点的选题在杨荫昌绘制《十二胜迹》之前,对于扬州名胜的介绍,既有李斗《扬州画舫录》(下称《画舫录》)的文字记载和插图,又有42幅《江南园林胜景》(下称《胜景》)和24幅《江南园林图册》,还有阮亨的《广陵名胜图》、赵之壁的《平山堂图志》,更有《扬州行宫名胜全图》(下
新解杨荫昌《扬州十二胜迹》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