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重新解读杨荫榆女士.doc


文档分类:外语学习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重新解读杨荫榆女士学习辅助网(1884-1938)女士生于无锡,扬名于北京,而壮烈于苏州,一个人将中国版图上三座伟大的历史文化名城巧妙地连接在了一起,并且犹如她的人生旅程一样形成一个巨大的“?”。无锡人谈论起杨荫榆,更多的是将她视为一个反抗封建婚姻的烈女和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莘莘学子;北京人谈论起杨荫榆,更多的是痛彻这个中国第一位女大学校长当年一手炮制了“女师大风潮”,期间扮演了元凶和“落水狗”的角色;苏州人谈论起杨荫榆,则更多的是称赞她身上不畏强暴、以死抗争的民族气节,并把她视为抗日的先烈。三座城市的人都谈论了杨荫榆的某一个方面,都未能对其形成一个比较全面、客观的认识和评价,因此杨荫榆的形象始终处于一片迷茫的烟雨中。笔者试图以回眸历史的方式重新解读这个曾经是是非非的著名历史人物,以便以一种新的视角重新认识历史尘埃中的杨荫榆。一、敢于反对封建婚姻的女勇士1901年,已经初步接受过教育的17岁的杨荫榆,和当时的其他女子一样,按照“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习俗,嫁给了寓居在无锡的常州籍蒋姓人家的少爷。这是一种传统的婚姻模式,男女结婚崇尚的不是相亲相爱,唯一的标准则是门当户对。一旦结婚之后,女子无论自己的夫婿好坏,婚姻是否幸福,一般都会遵循“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旧训,将婚姻进行到底。也正是这样的婚姻模式,导致了许多家庭悲剧的发生。然而,传统的封建婚姻模式在清朝末年还在不断地延续着,继续摧残着青年男女的心灵,无情撕毁着他们应有的的幸福生活。杨荫榆在新婚之夜发现自己的夫婿蒋少爷不光长相丑陋,“老嘻着嘴,露出一颗颗紫红的牙肉,嘴角流着哈喇子”;而且还是个愚蠢无能的低能儿,和自己没有半点共同语言。新婚之夜的杨荫榆迅速陷入了极大地痛苦之中。她苦苦哭泣着,又苦苦寻思着。是和这样的夫婿共度一生,还是迅速终止婚姻,这在崇尚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时代,一般的女子都会选择前者。在已经初步接受过教育、思想解放、追求理想的杨荫榆身上,是否还会延续这样的故事呢,一夜的苦苦思索之后,杨荫榆作出了一个违背常理和习俗的大胆决定—退婚~“新婚之夜她撕破了新郎的脸,第二天一早就毅然返回家中。结果婆婆亲自上门来接,三姑母对婆婆有几分惧怕,就躲在我母亲的大床帐子后面。那位婆婆不客气,竟闯入我母亲的卧房,把三姑母揪出来。逼到这个地步,三姑母不再示弱,索性撕破了脸,声明她怎么也不再回蒋家。她从此就和夫家断绝了。”(《回忆我的姑母》,杨绛)就这样,杨荫榆成为了当时退婚成功的少数女子之一。尽管杨荫榆退婚成功了,但是在当时的无锡还是掀起了一场不大不小的风波,也遭受了很大的舆论谴责。不管发生了怎样的风波,遭受了怎样的委屈,态度坚决的杨荫榆还是直面面对了,并且完全胜利了,书写了一段女子退婚的传奇故事。今天,我们重新回溯这段历史和这一历史事件,也许没有办法真实感受到杨荫榆当年面临的痛苦与抉择以及作出决断时的坚毅和勇气。但是,我们可以把杨荫榆和同时代历史人物胡适、鲁迅等人进行比较,并从这种比较中感受同样面临婚姻问题时所采取的不同方法,并从不同的方法中真实感受杨荫榆退婚的勇气和力量。胡适当年也是一个思想解放的青年,追求自由民主,倡导自由恋爱。他的婚姻也是传统婚姻,面对母亲定下的婚姻,胡适选择了暂时的逃避,继而又迫于各方压力重新回归家庭,最终他也没有能够从封建婚姻的堡垒中走出来,而是与结发妻子江冬秀白头偕老。鲁迅虽然不爱朱

重新解读杨荫榆女士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文库旗舰店
  • 文件大小16 KB
  • 时间2020-03-11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