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隋朝大运河是在天然河道和古运河基础上开通的运河,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隋朝大运河始建于公元605年,。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大运河连接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河流,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目的:隋炀帝为了巩固统治,方便交通加强南北交通,实现南粮北运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意义:大运河通航以后,不仅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也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运河的通航还促进了沿岸地区城镇和工商业发展,它还宛如一条彩带,沿岸城镇犹如彩带上镶嵌的一颗颗明珠。此后,历代王朝对运河不断疏浚和改造,使它持续发挥着贯通南北动脉的作用。过度役使了民力,给劳动人民带来了沉重的徭役负担。开凿大运河,加重了人民负担,激化了阶级矛盾漕运有其特殊的社会历史含义,主要指中国古代各王朝通过水道将各地的粮食等物资运至京城,以满足官俸、军饷和宫廷的消费。不过,随着历史的发展和自身功能的拓展,漕运的含义也有了更为广泛的社会性。,仍定都北方,但由于南方经济的兴起和北方长期动荡的社会环境,漕运中心逐渐南移,尤其是到了唐代,漕粮征派日益依赖南方,漕运方向由东西向转为东南、西北向。而此时大运河的开疏工程,也使得它在漕运和南北交通中的重要功能逐渐显现。中国古代史部分隋唐时期(581~907年)第二轮通史复习中国古代史部分隋唐时期(581~907年)第二轮通史复习这是中国封建制度继续发展并达到繁荣昌盛的时期,亦即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二个鼎盛期。隋唐社会宏大的格局、开放的气势、壮阔的场面,为历朝历代所无法比拟。在当时的世界上,中国处在发展的前列,是最文明先进、最繁荣发达、最富庶强大的国家基础知识(关键词)阶段特征一、归纳阶段特征━━中华文明的成熟隋唐时期(公元581~907年)政治:封建社会的繁荣:国家统一,政局相对稳定;实行完善的中央集权制度;经济:封建经济继续发展,显现繁荣景象;各民族联系加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对外开放,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文化:科技文化世界领先,全面辉煌,形成了以中国为中心中华文化圈。文学艺术领域全面繁荣,兼收并蓄一政治制度的成熟: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唐末藩镇割据二农耕经济的发展:农业——曲辕犁、筒车、唐前期实行均田制手工业——制瓷业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商业—商业繁荣,出现柜坊和飞钱;城市发展;大运河开通;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对外贸易——广州设市舶使使专管对外贸易,中国瓷器大量输出(瓷器之路)三文化繁荣:思想——“三教合一”科技——雕版印刷、火药发明、应用于军事;文艺——诗歌进入黄金时期;“传奇”出现。书法楷书步入盛世,欧体、颜体、柳体;草书大家张旭、怀素。绘画吸取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杰出画家(展子虔、阎立本、吴道子);莫高窟壁画盛极一时,二、考情分析考纲考查情况题型政治: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2013全国Ⅰ卷41汉唐地方行政区域变迁主观题2011新课标40德才观主观题2015·北京文综·13三省六部制选择题2015·广东文综·13三省六部制选择题2015•四川文综•2三省六部制选择题经济: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2015全国Ⅰ卷27经济重心南移选择题2015全国Ⅱ卷26经济重心南移选择题2011全国卷25经济重心南移选择题2009全国卷Ⅱ13市坊制度选择题2013全国Ⅱ卷45两税法改革选做题2015全国Ⅰ卷45唐代币制改革选做题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2014全国Ⅰ卷25唐初三教并行选择题隋唐的政治制度(2015·北京文综·13)某朝官员王锷通过贿赂企图兼任宰相。皇帝同意了王锷的请求,并下诏“锷可兼宰相”。时任给事中的李藩行使职权,驳回诏书。由此推断, ,加上当时有“宰相”一职,可知给事中隶属于唐朝门下省,故A项正确;【即时点拨】三省六部制是命题的高频点,复习时要注意从唐代三省六部制的运作方式、特点及影响,宋元明时期三省六部制的演变角度进行备考。:魏晋时三省制形成,隋唐发展完善形成三省六部制,其分工是中书省掌管政令决策,门下省审议政令,尚书省负责执行,下辖六部处理日常一切军国事务。(1)相权三分:中书省制定法令,门下省审核法令,尚书省执行法令。这样互相制衡,从而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分工合作,从而提高了行政的效率。(2)职权分明:三省职权按行政程序划分,一切政令由起草(中书)、审核(门下)至执行(尚书)。(3)节制君权:皇帝所颁政令,未经政事堂通过,不能施行;以相权节制君权,可弥补君主才干之不足。确立并完善三省
2016隋唐时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