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GBZ 83-2002 职业性慢性砷中毒诊断标准.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GBZ 83-2002 职业性慢性砷中毒诊断标准
发布时间:2009-10-12
前言
    ,其余为强制性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标准。
    砷是一个古老的毒物,涉及面广,接触人数多,砷对机体多器官系统产生严重损害,因此,砷中毒是一个常见而且较为严重的职业危害。为保护职工健康,控制砷的职业危害,需研制砷中毒诊断标准。
    本标准是根据职业性慢性砷中毒的流行病学调查,总结中毒的临床发病规律及治疗经验,并参考国外有关职业性砷中毒资料,首次制定。
    本标准的附录A是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湖南省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研究所负责起草。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负责解释。
职业性慢性砷中毒诊断标准
Diagnostic Criteria of Occupational Chronic Arsenic Poisoning
GBZ83-2002
    职业性慢性砷中毒是指在职业活动中较长时期接触砷化物而引起的以皮肤、肝脏损害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疾病。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职业性慢性砷中毒的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因长期接触砷化物而引起的职业性慢性砷中毒的诊断及处理。非职业性慢性砷中毒的诊断与处理可参照本标准执行,但不适用于砷化氢中毒。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Z18-2002 职业性皮肤病诊断标准(总则)
    GB/T16180  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
    GBZ59-2002 职业性中毒性肝病诊断标准
    GBZ76-2002 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性神经系统疾病诊断标准
3 诊断原则
    根据较长期间密切接触砷化物的职业史,出现皮炎、皮肤过度角化、皮肤色素沉着及消化系统、神经系统为主的临床表现,参考发砷等实验室检查结果,综合分析,排除其它原因引起类似疾病;方可诊断。
4 观察对象
    具有头痛、头晕、失眠、多梦、乏力、消化不良、消瘦、肝区不适等症状;发砷超过当地正常参考值。
5 诊断及分级标准
慢性轻度中毒
    除上述表现外,具有下列情况之一者:
    a)皮肤角化过度,尤在掌跖部位出现疣状过度角化;
    b)躯干部及四肢出现弥漫的黑色或棕褐色的色素沉着和色素脱失斑;
    c)轻度肝脏损伤;
    d)轻度周围神经病。
慢性重度中毒
    在慢性轻度中毒的基础上,具有下列表现之一者:
    a)肝硬化;
    b)周围神经病伴肢体运动障碍或肢体瘫痪;
    c)皮肤癌。
6 处理原则
治疗原则
    脱离砷的接触,口服二巯基丁二酸或用二巯基丙磺酸钠或二巯基丁二钠驱砷治疗,同时辅以补硒、维生素C等对症支持治疗。
其他处理
观察对象
    一般半年

GBZ 83-2002 职业性慢性砷中毒诊断标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lrrfsyq836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