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远镜,,,实验报告望远镜和显微镜实验报告 BME8鲍小凡XX 【实验目的】了解望远镜和显微镜的构造及其放大原理,并掌握其使用方法;了解放大率等的概念并掌握其测量方法;进一步熟悉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原理】一、望远镜 1、望远镜的基本光学系统无穷远处物体发出的光经物镜后在物镜焦平面上成一倒立缩小的实像,再利用目镜将此实像成像于无穷远处,使视角增大,利于人眼观察。图1望远镜的基本光学系统使用望远镜时,应先调目镜,看清分划板,再调镜筒长度。使被观察物清晰可见并与分划板叉丝无视差。2、望远镜的视放大率。记目视光学仪器所成的像对人眼的张角为ω’,物体直接对人眼的张角为ω,则视放大率: ?? 由几何光路可知: tan?'tan? tan?? 因此,望远镜的视放大率: y'y'y',tan?'??f0'fefe' f0' fe' ?T? 实际测量望远镜无焦系统的视放大率时,利用图二所示的光路图。当物y较近时,即物距: L1?f0'?1?f0'fe'? 时,物镜所成的像会位于Oe右侧或左侧,经目镜后,即成缩小的实像y’’,于是视放大率: ?T? f0'f0'y ??fe'fey'' 图2测望远镜的视放大率图 3、物像共面时的视放大率。当望远镜的被观测物位于有限远时,望远镜的视放大率可以通过移动目镜把像y’’推远到与物y在一个平面上来测量。如图三。此时: tan?'? 于是可以得到望远镜物像共面时的视放大率: y''y,tan??LL ?T? y''f0'?L?fe'??yfe'L1?f0' 可见,当物距L1大于20倍物镜焦距时,它和无穷远时的视放大率差别很小。可见,当物距L1大于20 倍物镜焦距时,它和无穷远时的视放大率差别很小。图3测望远镜物象共面时的视放大率二、显微镜 1、显微镜的基本光学系统显微镜的物镜、目镜都是会聚透镜,位于物镜物方焦点外侧附近的微小物体经物镜放大后先成一放大的实像,此实像再经目镜成像于无穷远处,这两次放大都使得视角增大。为了适于观察近处的物体,显微镜的焦距都很短。图4显微镜基本光学系统使用时需先进行视度调节使分划板叉丝的像位于人眼明视距离处,再调焦使被观察物清晰可见并与分划板叉丝的像无视差。2、显微镜的视放大率。显微镜的视放大率定义为像对人眼的张角的正切和物在明视距离D=250㎜处时直接对人眼的张角的正切之比。于是由三角关系得: ?M? y'fe'Dy'D? ????0?e yDfe'yfe'f0' 其中, ?0?y'y??f0'为物镜的线放大率,?e?Dfe'为目镜的视放大率。从上式可看出,显微镜的物镜、目镜焦距越短,光学间隔越大,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图5显微镜成像于有限远时的光路图当显微镜成虚像于距目镜为l’’的位置上,而人眼在目镜后焦点处观察时,显微镜的视放大率为: ?M? y''l''?fe'?yD ? y''l''?fe'?y'Dy' ???0?e y'Dyfe'y 中间像并不在目镜的物方焦平面上, ?0?y'y??f0'。这时视放大率的测量可通过一个与主光轴成 45度的半透半反镜把一带小灯的标尺成虚像至显微镜的像平面,直接比较测量像长y’’,即可得出视放大率: ?M? y''y 3、测量显微镜它由线放大率β0为固定值的物镜和测微目镜组成。使用时调整测量显微镜位置使得成像在叉丝平面上,则像的实际大小为测微目镜测量值除以β0。【实验仪器】望远镜实验:物镜1件,目镜1件,测量显微镜1件,竖直标尺1件,导轨1台,滑块若干,像屏1件。显微镜实验:物镜1件,目镜1件,半透半反镜1件,玻璃标尺1件,带小灯毫米标尺1件,木尺1把,导轨1台,滑块若干。【实验任务】一、望远镜实验自己组装望远镜。并测量其视放大率。测量物距为离望远镜物镜且物像共面时的视放大率。实验中用日光灯照亮竖直标尺作为望远镜的“物”,并作共轴调节,使物标尺上的十字焦点与透镜Le, L0共轴,且该轴与光具座导轨平行。望远镜无焦系统的视放大率即Le,L0焦点重合时的视放大率。??fe?,用测量显微镜测出竖直标尺上3小格经望远镜所成像的大小y??。重透镜间距=f0 复测量3次,取平均值,计算视放大率,比较实验值与理论值,计算相对偏差。测量物距为离望远镜物镜且物像共面时的视放大率。移动目镜,使从目镜中能看到竖直标尺的像,一眼从外直接观察竖直标尺,另一眼看标尺的像,一边轻轻晃动眼睛,一边缓慢移动目镜位置,使标尺与其像之间基本没有视差。测出与标尺像上n格所对应的标尺上的m格,最后求出视放大率的平均值,并比较实验值与计算值,计算相对偏差。二、显微镜实验自己设计组装一台观察点位于目镜后焦点、成像于人眼明视距离D=250mm处、视放大率为20倍的显微镜。并实际测量该显微镜的视放大率。设计、计算物镜与目镜间距。求出中间像y??距物镜、目镜的间距q0,pe,可得出l?q0?p
望远镜,,,实验报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