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学
长春中医药大学
伤寒教研室
2006年2月
(三)寒热错杂痞证
【原文】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俱,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以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149)
伤寒五六日
呕
发热
柴胡汤证
误下
柴胡证仍在
心下满而硬痛
但满不痛
与柴胡汤战汗而解
结胸热实
大陷胸汤
痞
肠鸣下利
寒热错杂中焦
脾胃升降失常
和中降逆消痞
半夏泻心汤
呕
辛开苦降,寒温并用,攻补兼施
半夏
干姜
黄芩
和胃降逆
温中散寒
黄连
苦寒清热和胃
人参
大枣
甘草
益气和胃
此煎服法较特殊,意在使药性和
不偏不烈而利于和解,
因此,只出现在柴胡剂与半夏,
生姜、甘草泻心汤等和剂之中。
煎药法:煮后去滓再煎,
取其寒热补泻之性混合,
以除阴阳失调之痞证。
【原文】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泻心汤主之。(157)
心下痞硬:邪热与无形之气结于心下,
脾胃升降失常,气机痞塞较重
干噫食臭:脾胃虚弱,升降失职,
水谷不化,清浊相干,
气逆于上。
腹中雷鸣下利:脾胃不和, 运化失职,
水饮内停,下迫于肠。
【证候】
【治法】和胃降逆,散水消痞
【方药】生姜泻心汤
半夏
泻心汤
干姜
生姜
…减…
和胃降逆,宣散水饮
【病机】寒热错杂中焦,脾胃升降失常,
兼水饮食滞
【原文】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鞕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医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结热,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使鞕也,甘草泻心汤主之。(158)
下利日数十行
腹中雷鸣
心下痞鞕而满
干呕心烦不得安
【病机】寒热错杂中焦,脾胃升降失常,脾胃虚弱较甚
谷不化
脾胃气虚腐熟运化失职
浊阴不降,虚气上逆
【治法】和胃补中,消痞止利
【方药】甘草泻心汤
加重
甘温补中健脾和胃
【证候】
半夏
泻心汤
炙甘草
长春中医药大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