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教育研究中的学术道德失范原因分析——中国文化·英文论文写作作业姓名:姚权学号:S091830摘要:近年来,高等学校学风建设中出现了一些严重问题,学术失范现象,学术不端行为时有发生,尽管国家已经出台了一些相应的法律法规,可是这种现像仍然屡见不鲜,大有愈演愈烈之势。学术道德失范究竟是什么原因,是个人原因还是制度原因,还是其他什么原因?本文将从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道德失范事件出发,分析各方面的原因。关键词:学术道德失范主观原因制度原因正文在第十二届中国科协年会上,学术道德被作为首个专项论坛推出,数以百计的两院院士和数千科技工作者进行了大讨论,分析了我国当前学术道德的形势,有院士甚至发出振聋发聩的警示“我们的学术道德到了最危险的时刻。”下面我略举出近年来发生在一些高校的学术道德失范行为,供我们省思:1、2002年,北京大学教授王铭铭抄袭国外著作;2、2003年,清华大学科学与技术系常智杰副教授涉嫌捏造论文; 3、2004年,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杨杰,伪造录;4、2005年,清华大学医学院副院长刘辉伪造论文发表记录和国外学历; 5、2006年,上海交通大学微电子学院院长陈进“汉芯一号”事件,学术造假;6、2007年,中国科学院新院士谢华安被举报涉嫌剽窃他人成果;7、2007年,复旦大学造假窝案;8、2008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兴土涉嫌剽窃;9、2008年,浙大“论文造假”事件;10、2008年,法大“抄袭门”事件。由此可见问题的严重性与形势的严峻性,加强学术道德与学风建设刻不容缓,更应该让我们对以上的种种行为的原因进行深思和深刻地剖析。笔者认为,造成我国教育研究中的学术道德失范的原因很多,有教育研究者的主观原因,有体制方面的原因,也有其他一些方面的原因。教育研究者的主观因素教育研究者常常是学术道德失范的始作俑者,从教育研究者的主观因素看,造成教育研究中的学术道德失范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缺乏基本的学术诚信与学术素质。在我国,高等院校缺乏学术诚信的培养教育和学术素质的培养,这就导致了一些研究者,包括教育研究者在进行学术研究的时候,缺乏学术诚信和基本的学术素质。2.、为了附庸政治的需要迷失了自我。有些教育研究者常常将政治问题与学术问题相混淆,或者为了寻求政治上的庇护,又或者受“官本位”思想毒害过深,导致了一些教育研究者为了“升官”而研究,对自己的研究只求速度,不求效果,只求数量,不求质量。3.、过于受社会价值观功利化的影响。受社会价值观的功利化趋势的影响,有些教育研究者存在一种浮躁的治学风气和急功近利的思想观念,注重自身的短期利益,而不是教育发展的长远利益。过于追求功利,导致了教育研究功能的异化,就有违了教育研究的学术道德,成了不道德的了。二、体制方面的原因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时,我国的体制建设特别是学术体制方面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学术体制不规范就使一些研究者有空子可钻,也是导致学术道德失范的重要原因。1、相关法律不健全。在我国,虽然当前也有了关于遏制学术腐败的法律,但很少且有些还含混模糊,没有特指的是哪种情况,又应当怎样“约定”等等均语焉不详,而且在现在的复杂的社会教育条件下,现有的法律已不足以对付各色学术腐败了2、完备的教育
我国学术道德失范原因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