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制度对我国制度文化的影响郭易卉(西安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 陕西西安710128)【摘 要】本文从科举制度对中国社会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教育制度的不同影响,分析了科举制度对中国制度文化的影响:科举制度的弊端即其奴化和禁锢知识分子,抑制学术文化创新,阻碍自然科学进步等;它的进步性在于科举制度“考试选拔人才”的文化机制已成为现代教育的基本准则,不论贫贱富贵都有一个向上的机会,有利于维持社会的稳定;它扩大了教育范围,使得教育变成了一种适合普通大众的“大众教育”。从探讨中吸取这种制度中有益的智慧,古为今用,运用于当今社会之中。【关键词】科举制度;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教育制度;影响 引言 我国的科举制度在不断的完善中为我国古代的人才选拔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纵观中国历史比较完备成型的各种正规制度,可以发现,科举制度是体系最完备、持续时间最长、范形最稳定的制度,它具有强大的社会功能、广泛的影响力,对中国的制度文化影响深远。本文试图从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及教育制度的角度,理性地考察科举制度对中国社会制度影响。 一、科举制度对我国传统政治制度的巩固与加强 科举制度不仅满足了我国封建社会不断强化的中央集权的需要,而且是君主专制的坚实基础。因此,它与封建统治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并对我国的政治制度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纵观我国历史,可以发现中国传统政治制度有三大基本特征:一是君主专制主义;二是中央集权制;三是官僚政治。【1】某种程度上,科举制度有力地促进了中国传统政治制度的发展,是上述三大特征形成的主要原因。一种选拔官吏的制度能否长期存在下去,最重要的是其能否满足统治者的政治需要;而能否满足统治者的需要,又是得到统治者重视的前提。 首先,科举虽采用了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人才,但实际则逐渐成为强化中央集权统治的有力工具,科举考试的标准由中央确定,人才的采用与否完全由中央决定。隋唐时期,科举制度正式创立,,是按自下而上的先后顺序进行,不论出身,公平竞争上位权。但事实上,可以说,这些自下而上的程序都只是奉命行事而已,科举制实为一种自上而下的选择官员的方式。【2】 在君主专制的政治之下,科举制度之所以能得到历代皇帝的青睐,久盛不衰,在于它网得天下杰出人才尽入皇帝手中。常有人对于科举制度的利弊进行不断地争论,但科举制度却能长期存在,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科举制度成为统治者广纳贤才为中央王朝效命尽忠的有效手段。这样,从中央集权到君主集权,封建官僚政治日益成熟。就官僚政治而言,科举制度通过“学而优则仕”,使文化知识阶层与官僚阶层相结合,维护了封建统治。因此,科举制成为了中国官僚社会的制度基础,同时又成为中国整个官僚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科举制度对我国的政治制度具有极强的巩固和加强作用。 其次,由于科举制度的废除是中国历史上政治改革的一个重大决策,因此导致了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官员选拔录用标准的混乱与失序。直至南京临时政府建立后,孙中山先生下达了系列文官考试的批令和咨文,干部选任制度的真空才得到填充。由此可见,科举制度对我国传统政治制度影响之大。 二、科举制度抑制了我国封建经济制度的发展 古代社会以科举制度
科举制度对我国制度文化的影响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